
现在的中老年人大都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重在坚持,坚持全凭毅力。很多人坚持天天锻炼,以为找到了延年益寿的新秘诀,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实际上,运动量大的人平均寿命都很低,近年来早逝的人中死于运动过量的也不乏其数。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十九世纪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完全是一个误导。由于这个误导,导致了很多人反而丧失了生命权。什么叫运动?运动就是通过某种体育方式对身体进行锻炼。但是,不适当的锻炼身体,对追求健康的老年人来说,显然是不贴切的。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是,饭后就立即出去运动并不科学,还会增加老年人的心脏负荷;有人说,锻炼就必须出大力出大汗,可是,过度的运动会加快器官的衰老,反而有损健康;广场舞是很普通的运动方式,可是,其间的连续旋转和跳跃动作,会明显加重膝关节软骨的磨损,也极易造成膝半月板的损伤;倒着行走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锻炼方式,可是,老年人身体协调性差、视力欠佳,反而会增加摔倒的风险;至于那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所带来的运动强度,更是超出了老年人生理所能承受的极限,可能给老年人带来各方面更大的伤害。
老年人求医时,大夫常常会把 “生病是常态,没病是意外”这句话挂在嘴边。岁数有了,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衰老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容颜的老去,更多的是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而身体机能的衰退,又会引发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这些体征通常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数量不等的综合出现在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身上,变化有所不同,与各种慢性病的联系也并不十分密切,总是被老年人自身所忽视。
从中医角度来看,静与动、阴与阳,关键在于一个平衡, 生命在于阴阳平衡、动静得宜。中医学早在数百年前就认识到阴阳平衡、气血平衡和脏腑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中医治病常用的扶正却邪的调理方法,就是为了维持人体平衡,恢复健康。同样是运动,有利于老年人养生的运动,应该是相对静缓的。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少运动,是不同的养生体验;一些有经验的长者都知道,寿命是养出来的。
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省曾对近6000名百岁老人进行过调查,并对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生活方式等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现有百岁老寿星 5491 人中,长寿的秘诀完全颠覆传统,刷新三观,概括起来,就是锻炼不重要,饮食习惯不重要,什么吃素食长寿、吃腌菜致癌等对他们也都不适用。调查显示,江苏百岁老人的经济和身体状况不如一般人,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都比一般人高。由此可见,人的寿命受经济、医疗、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很大,也与个人的性格、饮食、活动、遗传、家庭等密切相关,与人的心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应该这样说,老年人的健康并非取决于运动锻练,而是取决于心态。民间俗语中,就有“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等等的说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