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2020-09-06 11:33:07)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则讨论题,“为什么很多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热议中,有人认为,不尝味道,不知酸甜,单身老人心里有多苦,常人是想象不出的;有人调侃,无可奈何花落去,孤独寂寞难煎熬;有人干脆直言,老年人也会有生理需要,这个需要,必须伴侣才能满足。

在众说纷纭中,听到了两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耄耋老人,70岁时老伴去世,儿女不让她另找,可是身体难受又没法消遣,灵机一动,她将临街的房子腾出来收留流浪汉。流浪汉有了吃住,她的欲望也得到了满足。还有一个男的,60多岁老伴过逝,子女不允许他续弦,他的那方面欲望又非常强烈,只好到外面找“打零工”的。结果,他们都被查出艾滋病。

在我国,对于很多人来说,性是隐秘的,是羞耻的话题,谈性就等于是不正经的表现。许多年轻人都不好意思提起性,至于老年人谈起性,更会惹来很多的谩骂,认为是为老不尊,老不正经。这也造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年纪大了,就应该清心寡欲,不应再有性需求。

老年人就不该有性生活了吗?这些被漫骂的老人,既没有损人利己、也没有恣意妄为,只是正常的需求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范围,根本就不应该遭受羞辱。在某些场合常常会听到,年轻人总会毫不留情地贬低自己的长辈,用一些否定的词语来定义年长的我们,一点也不会留情面,有些言辞甚至非常激越。

社会有一个共识,能活到花甲之年,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干了,就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不听闲言,别管闲事,少生气,少给子孙添乱。按社会的通话说,人老了,就应该有个老人样。啥叫老人样?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就是和蔼可亲,明白事理,雍容大度。说的不错,老了,就是要豁达处事,大度行为,奉行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做到老得持重,老得稳健,老得庄敬自强,这样才惹人喜欢,受人尊敬。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成家立业的孩子,我们不想谈性,因为在年轻人面前羞于启齿;对于同龄人,我们也不会轻易谈性,因为会被以为老不正经,恬不知耻。社会上大多数人对老年人性需求的不理解,也就导致了老年人的正常需求被忽视。

记得上世纪未曾有过一部电影叫《饮食男女》,影片中,退休名厨老朱和三个女儿一起生活。那天老朱和老兄弟喝了酒,颤颤悠悠的走在过道上,道出了西汉·戴圣的《礼记·礼运》中的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的意思是,食物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年龄大和性需求并非就是一种绝对的反比关系。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性生活更重要,欲望使人年轻,合理健康的性生活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有报告显示,长寿的老年人往往都保持着愉悦的心情,其婚姻状况往往更加和睦。大量调查显示,60岁至80岁人群往往要比40岁至50岁左右的人性生活频率更高。有性学家指出,94%的男性和84%的女性过了60岁后,仍然会发生性行为。

保持心情愉快,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是非常关键的。愉快的事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让我们心理上对生活更加幸福满意。迈过了从心之年的这些人,过日子,幸福不幸福,本质上已经与财富、相貌、地位、权力没有多大关系了。前几年播出的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中的“人生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活著”就是对于黄昏青春的人生礼赞。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为什么有些丧偶老人宁可与子女闹翻也要再找老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