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帆在汕头
一帆在汕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231
  • 关注人气:4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2020-08-12 11:52:55)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文言小说趁于高峰的清代,奉旨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纪晓岚,在晚年撰写了一部可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平分秋色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在这部“聊以消闲”的笔记小说中,记载了许多怪异之事,其中有一则屠夫自剁的故事颇为令人咋舌。

这则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深县有一以宰牛起家的富户潘大,自十几岁宰牛至五十余岁,杀的牛不下千头。凭借杀牛卖肉,置办下良田千亩,大房数十间,生活十分富有,堪称当地第一大户。

有一日,潘大路遇一老农牵着一头大黄牛,顿时又歹念萌生,遂与老农套近乎,称自己是一个大善人。半信半疑的老农随潘大到他家中,见他家大业大,信以为真。老农跟着潘大走进厅中,那头大黄牛便拴在院外。酒过三巡,潘大借故上茅房,偷偷将四枚铁钉钉在牛蹄上。牛蹄上有钉,黄牛站不稳,只能卧在地上。老农酒足饭饱之后告辞回家,牵牛之时却见黄牛哞哞叫,不住淌眼泪,就是不肯站起来。不知缘故的老农很生气,还抡起鞭子抽打黄牛,黄牛欲挣扎起身,可就是站不起来。

此时,假装好心的潘大朝着大黄牛看了看,对老农说,想必是中暑了,且叫兽医来看看就是。兽医来到后,见到潘大使眼色,心照不宣对老农说了一通,这头牛恐怕救不活之类的沮丧话。老农听后连声哀叹。兽医趁机游说,最终,装作十分同情的潘大,以四千文大钱买下这头大黄牛。

潘大以超低价买了一头大肥牛,很是高兴,老农走后赏了兽医一笔,当即便把黄牛宰了,卸得肉是肉、骨是骨,并把牛头用绳子挂在身后的大树上。四邻闻知潘大家又宰了牛,来到大树下买肉,潘大卖着卖着,忽觉脖颈处十分痒,顺手拿起屠刀在颈部轻轻搔痒。此时忽然刮起一阵凉风,树枝仅晃动几下,那颗挂在树上的牛头便刷的一声掉了下来,不偏不倚砸在潘大手执的刀背上,顿时,潘大的脑袋跟身子便分了家。骨碌到一侧的脑袋上,眼睛还眨巴眨巴的,似乎很纳闷:乍就自己把自己给剁了!

潘大死后,儿子找来裁缝,用粗线将身首分离的头颅和腔子缝合,祸不单行,就在出殡当日,灵堂突然失火,熊熊大火之中,潘大的尸首随着棺材烧成焦炭。此火甚旺,房子一间挨着一间,烧光了一大半。自此,潘家开始衰败,故事也就此撂笔。

纪晓岚笔记中讲述牛的故事有好多篇,都是社会生活的纪录,总是劝人弃恶从善。从这则屠夫自剁的故事,使人联想到“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俗话。一个人,不管是做了好事坏事还是善事恶事,苍天有眼,人心有感,善恶到头终有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由此警醒我们,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走得正,行得端,才会一辈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有模有样。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一则屠夫自剁故事的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