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了人生晚秋的我们,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历经了曲折和挫折,留下了60多载的人生轨迹,成就了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涵养,终于领悟到,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到了现在这把年纪,衡量一个人的得得失失,不是看既往的日子飞得有多高,曾经有过多么辉煌,而是看是否能够好好生活,是否还可以稳稳当当过好日子。
小时候,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读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深深的为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的话所感动,“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人生路上,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么一段名言,在不同的年龄段总会有着不同的领悟:
一一 气血方刚的青春年华,是一串跳跃的音符,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是生命中最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信心,以为选择吃苦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就是选择了高尚,总是踌躇满志,不敢虚掷光阴,凭信只有顽强的拼搏,只有激情的奋斗,才会眷写出充实、温馨、持久、无悔的生命篇章。
一一 步入了壮年时期,经历过生活的起伏跌宕,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习惯了天气的变幻莫测,不再害怕季节的变化,善于以自然的心态欣赏不同季节里的特有风景。于是,时间赋予了我们的阅历,也赐予我们的认知。以为人的一生,应该有三重境界,年轻时要看远,中年时要看透,老年时要看淡。
一一 进入中年之后,心态从好动到好静,从张扬到收敛,不再计较成功与否对自己的压力,不再计较那么多的得得失失,以为人生到了不惑之年,要懂得低头,只有低头才能出头;越是低头,越能出头。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告诉过我们,越是甘为人下,越能居于人上,这就是"不争之争",守柔是为了以柔克刚,处下是为了后来居上。
一一 迈入了花甲之年,处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生命的认知又有了不同的感受:人生可遇不可求,老来之福,在于随遇而安,及时行乐。成为社会边缘人的我们,已经是赋闲的一代,再也没必要苛求别人的喜欢和认可,真正能体恤自己的,还是自己,真正能安慰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完全无须为了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
如今,处于桑榆晚景的我们,经历多了,见识广了,知道人生就是一场路过,自知、自信、知足,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有自由自在的活着,开开心心的活着,快快乐乐的活着,才不枉于来到这个世上走一趟;能不求人就不求人,爱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的优雅老去,体面老去,才能让自己的夕阳生活过得更自如、更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