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前往潮阳区金灶镇,上午登上杨梅山采摘杨梅,午后来到了仅有1300多人的桥陈村浏览。走进这个昔日贫困村,犹如走进了一个风景秀丽的红色旅游观光景区,有母子榕红色公园、湿地生态公园,有桥陈老寨、小北山革命纪念馆,有红色长廊、红色水道……漫步其间,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美丽休闲乡村气息,到处绿树成荫,果园飘香,风景如画。
就在红色水道靠近母子榕的红色渡口,无意间偶遇到了久违的浣衣女。两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正蹲在青石板上,边浣衣边聊谈,姿势异乎优美:一个留着一绺长发,见到陌生人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踮着脚尖,素手搓揉着,衣裳在清流里浅浅沉浮,袖口裤管卷得高高的,露出藕节般的臂腿,见到陌生人稍为抬头,莞尔一笑。
多年的都市生活环境里,几乎是从没见过如此在河溪边青石板上临水照花的浣衣女了。看扬起的水花四溅,听起落的拖拽声,声声伴随着撩水声、揉搓声、嘘气声,不由得使人想起当年沈从文在湘西有关浣衣女子的描述:“河滩上晒滿了白布与青菜,每天还有许多妇人背了竹笼來洗衣,用木棒杵在流水中捶打,卜卜的从北城墙脚下应出回声”。那有一下,没一下,木棒杵敲打衣裳的声音,灵动,清脆,实在好听。时光跨越百年,如今已很难寻觅到浣女的场景了,没想到来到金灶居然会有这般幸运的偶遇。
这道内溪是榕江的一条支流,左可通揭阳榕城,右可达汕头鮀城。两个姑娘的父辈,昔日就是乘坐系在码头边的这艘篷式小舟,上揭阳,下汕头,书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七八十年过去了,往事如汩汩水流东去,而今周围的一切静得出奇,早已不见往日的喧嚣,只有清澈见底的溪流依旧映照着岸上绿树的倒影;举目四望,旦见树木葱笼,远山如黛。
这些年来,地处潮普揭三地交界的桥陈村,在“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加乡村旅游的振兴之路,使这个昔日小北山武工队红色堡垒的革命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置身于桥陈村,见到的是绿树掩映、楼房崛起、绿水清流、繁花似锦,乡野如庭园。
按道理,桥陈村村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状态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家家户户通电通水,置有洗衣机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没想到,老区的乡村姑娘依然还葆有溪边浣衣的固有习惯。这两个姑娘,清流濯衣,盈盈笑语间以手戽水、边戽边搓。盈耳的浣衣之声,是一种遥茫而又临近、缥缈而又切实的美妙回响,不仅是一股天籁之音,而且是一种美容美姿美感,难怪会惹得沉鱼惊艳,跃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