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一句口头禅,叫做“时节做时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来临,每年这个时候,朴子树开始长出青嫩的叶子,人们总习惯采摘它的嫩叶,打碎磨碎与米粉一起入模,做成的碗仔粿,口感绵密松软,略带清甜,不仅是一种美味粿品,还具有清热、去积、和胃的功效,真是大自然最时宜的馈赠。
今年因为特殊时期,无法外出采摘朴子叶,于是萌发了用芹菜叶取替朴子叶,做一做碗仔粿的想法。潮汕的碗仔粿与内地的砵仔发糕基本一样,都是把粘米粉加入各种配料均匀搅成米浆,发酵后装在碗仔内用猛火蒸熟而成。配料不同,叫法也就不一样。加入朴子叶便成为朴子粿,我们加入芹菜汁,当然就可以叫做芹菜粿了。
在潮汕市场上,芹菜和葱一样,一年四季都有,是性凉味甘微苦的一类蔬菜,具有平肝凉血和清热利湿的功效。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海鲜类烹调时,都是将其菜梗洗净烹饪调味,而随意将菜叶部分舍弃。其实,芹菜叶中含有的芹菜素具有降血压作用,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具有镇静和安定作用,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含有的铁元素是补血功效的主要成分,含有促进脂肪分解的化学物质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达到减肥的效果。这种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它的香气深受人们的喜欢。除了作为烹饪不可或缺的佐料之外,药膳养生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
用芹菜做碗仔粿时,先将市场上买来的芹菜叶摘下,芹菜梗留作它用。芹菜叶洗净后放入搅拌器中,加水搅拌成浆,倒出后加入500克粘米粉、50克白糖和5克安琪发酵粉再进一步拌匀,加盖让其静置醒发两三个小时,见到浆面充分发酵,体积膨胀有两倍后,将几个小碗里面刷上一层食用油,然后把米浆倒进碗中。倒米浆的时候,注意只能倒到七八成高就行了,以防米粿蒸煮过程中膨胀造成冒顶。芹菜叶的用量,一斤粘米粉控制在50至80克左右均可,量小色泽较淡,量大味道太浓。
把米浆倒进碗里后,须静置一会儿,让其进行第二次醒发,然后将蒸锅加入凉水,将一碗碗米浆置于蒸锅内的篦子盘上,就可以开始蒸了。大火蒸20分钟后便可熄火,熄火后再焖5分钟,取出之后热吃凉吃均可。蒸熟后的芹菜粿,与朴子粿一样的品相青绿,颜色靓丽,膨松饱满,外观上与正宗的朴子粿几无差异,风味依然清香可口,可算得上是一种既好看又好食的绿色健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