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饶平古城三饶镇琴峰山东麓,现今三饶中心小学大门南侧,有一座座西向东的古建筑,名字叫做“打破鼓”,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屋在潮汕已十分罕见;“打破鼓”名称与潮剧《柴房会》所隐含的一段故事,更使这座老屋家喻户晓,令人向往而又使人惊叹。
潮剧《柴房会》讲的是货郎李老三,夜宿义记客店,住于柴房,偶遇鬼魂莫二娘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末,三饶镇人吴二到江西樟树镇做生意,夜宿青楼,与二娘日久生情,结为夫妇。吴二骗财骗色后回家,买田置地,建造华屋,成了暴发户。二娘自知受骗,无奈又囊中将空,被店老板赶到柴房居住,又碰上原来青楼纨绔子弟前来纠缠不休,一怒之下悬梁上吊身亡。从此,柴房夜有哭声。三年后,三饶古城小商人李老三到江西樟树镇贩卖烟叶,夜宿于此柴房,是夜三更定,二娘现形,诉说冤情。李老三打抱不平,为冤魂报仇。他用了一柄红新伞,将二娘冤魂挟带至古城三饶吴二家中,时年正当除夕夜饭,吴家大院突然来了一个莫二娘鬼魂,大院顿时鸡死狗亡,床翻肉飞;内内外外、上上下下被搅得天翻地覆,大院的主人吴二骤然发狂吐血而亡。吴家人请来法师净鬼,把鼓都打破了,莫二娘仍不愿离去。
后来,人们将这座法师把鼓都打破仍然无法净鬼的吴家大宅院就叫做“打破鼓”。这座颇有气派的的老屋,是一座用石、沙、灰、木、瓦及泥土等构筑而成的厅堂式庞大古建筑。老屋有照壁围墙,墙内一小院,围墙北侧向北开一门楼,额书“日庆居”。正座是三厅二天井的格局,厅堂梁柱精致,斗拱交错,门窗彩雕,门板相当厚重,门额上书有“永昌传芳”四个大字。后厅略高,气势不凡,两侧有直巷及排屋,后面依山势用石砌成后花台,整座浑然一体,是古建筑的佼佼者。虽历经数百年,仍可看出昔日辉煌。然而,老屋不管叫什么居,人们都没有记住,记得住的,只是“打破鼓”三个字。
这座老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墙壁上已显得斑痕累累,皆因人们常有修缮,至今仍然留存完好。在这座往昔富丽华贵的庭院,大门口阔埕的右前侧,有一处两室一厅的平房,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仍保存完好,只是门被土墙堵住,窗户也被封上铁丝网,里面的家具齐全。传说中,吴家族人后来将这处大院卖给黄家,黄家人特留出来让莫二娘鬼魂居住的地方。几百年来,皆因里面居住着这个美丽哀鸣又嫉恶如仇的冤魂,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不论老屋的主人是谁,都从没有进住这处两室一厅的平房,也没有人来打扰她,屋里一切的摆设都应有尽有。逢年过节,人们还要给她送钱送物。
就因为家喻户晓的潮剧《柴房会》出自这里,莫二娘这个美丽哀鸣又嫉恶如仇的鬼,使这座老屋成为了遐迩闻名的古迹,成了三饶人常于茶余酒后谈论的鬼魂故事。时至今日,每逢三饶有外来客时,总要到那里参观。谈起当年的故事,人们常常会把莫二娘鬼魂与脍炙人口的潮剧《柴房会》联在一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为三饶的经济迅猛发展,这座老屋一度成了“七十二家房客”。有一个退休老师就住在莫二娘居住的这套两室一厅平房中。老屋中的住户不论白天还是夜里,进出大院石门时,总是有意放慢脚步,唯恐打扰莫二娘。胆子小的内心忐忑不安,胆子大一点的希望莫二娘能站出来,可请她喝茶,洗耳恭听她的悲惨遭际。可惜的是,莫二娘始终没有出现。那位与莫二娘同居的退休老师断定,她从来就没有见过莫二娘。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肯定,鬼比人好。莫二娘虽然是鬼,除吴二及其家人外,她从来没有骚扰过一个无辜百姓,与邻居也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