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们专门乘坐公交来到金凤坛附近,在一家店铺中吃上了一碗地地道道的朥粕粥。
潮汕人讲的朥粕,在内地人的普通话里,就是猪油渣。顾名思义,朥粕粥就是猪油渣稀饭。在汕头人的心眼中,地道的朥粕粥主要出自鸥汀一带,据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汕头老城区的朥粕粥也由来已久。这种把猪肉炸成油渣后烹饪而成的香粥,似乎是潮汕独具的特色,别的地方是否同样存在,没有考证,不得而知。
走进朥粕粥的食店,店家的灶头就在朝马路一侧,灶台也就两口大锅,一口是已发好熬烂的朥粕,一口是煮熟的稀饭,灶台边还摆放有大中小三种老式的阔口瓷碗。见到食客,店家只需询问要多大分量就得。当食客坐下等待时,店家先是摆开大小不同的瓷碗,从一口大锅里舀上一勺勺朥粕汤,用小锅小灶煮沸,然后从另一口大锅里舀上一勺勺稀饭,盛进每一碗里,再把煮沸的朥粕汤分别舀进每一碗中,再抓一小把莞荽撒上,得了,可以品尝了。
在食店中吃到的朥粕粥,所用的朥粕并非是从市场上买来肥肉煎油剩下的油渣,而是与食品厂的生产有关。食品厂在生产潮式月饼时需要大量猪油,猪油的采集提炼产生了大量朥粕。工人将朥粕放入规里,把剩余的油压榨出来,从规里出来的朥粕便变成了一块块饼状。食店将这些饼状朥粕买来后,上厨之前还得经过发酵,洗净,切块后,入锅和底料、高汤一起熬煮。我们住家没用这样饼状的朥粕,也没有那么多配料,不管怎么煮,是煮不出这种味道的。
食店煮朥粕粥的关键,一是朥粕的品质,二是糯米粥底。潮汕几乎所有香粥都用粳米或者籼米煮,唯独朥粕粥用的是糯米。熬煮粕的配料,每一家食店总有自己秘而不宣的底料,有的主料和配料就有20多种。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汤汁,其中便裹含着店家不愿告人的秘方。熬好的糯米粥打底,淋上朥粕汤,不仅香气扑鼻,而且吃起来肥而不腻、爽口润滑。如果不怕辣的,再淋上一小勺是用多种配料制成的辣椒酱,热辣辣中带着米汤的清香和浓郁的肉香,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