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升。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5亿,将占总人口35%左右。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两个年轻人照顾四个老人”成为常态,家庭养老已难以负担,社会养老将成为必然趋势。
这是8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透露的。这一次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强调,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事关民心向背、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近年来,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改善养老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养老机制或者资金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提升老百姓对于养老工作满意度,对政府来讲成为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老人在家庭中主要由儿女供养,“养儿防老”一直就是我们传承多年的传统观念,因而形成了以儿女为主体的家庭式养老模式。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4+2+1”的家庭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激烈的社会竞争,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已经使现在的年轻人喘不过气来。倘若现在仍然要他们在自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两个孩子,还要赡养上一辈四个老人,或许已经不太符合社会现实。这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有心孝敬而力不从心。因此,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将养老事业推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早在2005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为全国确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这个“9073”就是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自主选择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明确了养老公共资源配置的比重和养老公共服务投放的路径。2014年,上海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发展目标。
近日,面对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形势,国务院同意建立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就是养老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养老服务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大事,首要的,是解决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为此,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了五大工作重点,一是着重在全方位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二是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三是切实履行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四是大力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五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