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2019-09-01 12:02:01)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近日,我们一行数人自驾车来到凤凰山南麓的李工坑畲族村,这里距潮州城区15公里,东靠乌龙茶之乡的凤凰镇,西北连归湖镇,南接文祠镇石坑村,林木葱郁、环村皆山,平均海拔约400米。拐入村道时,眼前竖起的一座门楼,横匾上就显示出“李工坑畲族村森林公园”的楷体金字。

小轿车驶过门楼一会儿,右侧稍高处出现了一座堂皇的楼馆式建筑。这座建筑就是遐迩闻名的李工坑畲族文化展览馆,主要展示畲族文化、服饰、农耕具等。建筑物的前面是一个宽敞的广场,毎年春节期间,村里的畲族人家总会在广场上喜气洋洋的举行迎新春活动。

广场的左上方就是两三层阶梯式的畲族人家旧屋。这些土墙黛瓦的旧屋,建筑形式既与汉族的传统风格相似,又有所不同。前面的一排,中间一幢是朝向广场的,有些许潮汕民居“落山虎”的架势,两旁的三两幢则朝向中间的一幢,形成丹凤朝阳的一种独特风格。古旧的土墻刚刚被抹上一层白灰,还用涂料粉刷一新,并绘上了各种畲族风情的彩色图案,在土墙黛瓦的上头,露出的,就是一幢村民兴建的现代化别墅型民居。

来到土墙黛瓦的中间一幢,大门口贴着一副崭新的对联,“松青竹苞畲山美,政通人和百业兴”。对联的一侧还挂着一块“苏维埃政权旧址”的黑色牌匾。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里既是祠堂,又是村委会办公的地方,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革命老区的标志。屈指一算,这些土墙黛瓦的旧屋已经有近百年了。

据说,村里现有一幅畲族的祖图就悬挂于祠堂中,可是走进去却见不到,只见到墙上挂着好几面标旗,大厅里放置着好几张八仙桌。从侧门走进隔着小巷道的侧屋,其间既有厨房,又有卧室和杂间,还有一间制茶的场坊,都有人居住,就是不见人。在这些旧屋的左后侧,又可见到洋楼林立,楼房建筑时尚别致,与这些以前修筑的土墙瓦屋相映成趣,似乎正在述说着乡村都市化的故事。这个村皆为雷姓畲民,他们跟雷厝山村、山犁村的雷姓畲民是同姓宗亲,平时保留有密切的宗族联系。我们来的时候正值夏秋之交,大多数村民均外出打工,加之又是中午,整个村中显得格外静谧安详,偶尔只见有留守家中的老人探头出来观望。倘若到了节假日,尤其是农历春节和村中的祭祖节日期间,那些外出谋生的村民赶回村中时,山村就会骤然变得热闹起来。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至迟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初年,就已生息繁衍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凤凰山脉。明代以后,部分迁移到闽中、闽东、闽北、浙南、赣东北、皖南等地。留居在凤凰山上的,现在主要分布于凤凰镇石古坪村、凤南碗窑村、山犁村,归湖岭脚村、文词镇李工坑村、意溪镇雷盾山村等处。在当今凤凰山区的畲族群体中,李工坑村算得上是保留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因素最多,同时也是试图恢复民族文化习俗力度最大的一个畲族村。除了村民至今普遍使用的畲话外,畲族“招兵节”的举办、村民身着畲族服装表演畲族歌舞等情形,目前也只有在李工坑畲村才能见到。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凤凰山南麓李工坑的畲族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