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盛夏时节,紫薇花纷纷竞相怒放,烂漫如火。在公园绿地,在街道两侧,在居家阳台,甚至在丛山旷野,随处可见到红英灼灼的紫薇花,开得绚烂夺目,如云似锦,异常繁盛。这些多彩的花儿荡漾在枝头的深绿里,使沉闷的盛夏多了一丝灵动,使酷热中平添了一份清凉。
紫薇花的花语是好运,是沉迷的爱。花语是人们的约定俗成,用花来表达某种感情与愿望,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传说,如果谁家的周围开满了紫薇花,紫薇仙子定将会眷顾他,给他一生一世的幸福。
来到紫薇树下,只见那些轻薄皱缩,暖紫艳红的细小花瓣,在光洁枝干的支撑下,一朵挨着一朵,一簇拥着一簇,一丛挨着一丛,在斜逸的枝头繁花密缀,如云锦披拂,是热风中摇曳生姿的一道风景,是万绿丛中的一抹艳丽,是骄阳下用美丽诠释着的热烈。由此,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南宋诗人王十朋的《紫薇》:“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不是紫薇郎。”
王十朋这首自嘲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古代文人热衷功名而未能一展所学的苦闷,因而涉及到一段历史典故:紫薇花名与“紫微”音同,字形近同,仅于“微”上多一草头。紫微在古代天文学中是指天帝居住的紫微星垣,自汉代起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指皇宫。唐时,国家最高政务中枢的中书省就设在皇宫内,中书令也称之为紫微令,中书舍人也就称为紫薇郎。这些紫薇郎,唐时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宋时参与政令决策,执掌中书省诸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和杜牧都曾经当过中书舍人,也都曾经写过《紫薇花》,杜牧还有“紫薇舍人”的别号。皆因紫薇花与紫微官署有着密切联系,古代诗人常常将其与官扯到一起,誉称其“官样花”。在杜牧的那首《紫薇花》中,我们自始至终见不到“紫薇”的字眼,却听到了他声情并茂的赞扬紫薇不与群花争春、不畏酷暑炎炎,一枝独秀的品格。
人有人缘,树有树缘。紫薇在中国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悠悠岁月赋予了它丰厚的文化积淀、品格和魅力。紫薇花树姿优美,花枝修长,绿叶扶疏,有勇气将自己最靓丽的时刻绽放在暑热的炎夏,正是这种很有韧性的生命形态,造就了它独具的性格。成簇成片的花朵立于枝头,淳朴中透露出美艳,婉约中透露出奔放,优雅、脱俗、美丽。远远望去,如云似霞,美得惊艳。紫薇花的美,美在婉约而朦胧,美在羞涩而矜持,美在从容与洒脱,美在自信与超然。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直至深秋不绝,绵延长达数月,故有“百日红”之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就咏有:“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的薛蕙也曾说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