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2019-06-27 17:41:38)
标签:

杂谈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来到了爱来林山庄,也就来到了黄花山上的崩坎村,在村口一株老樟树下,沿着一道山路,路边就栽种了不少老茶树,顺着山坳,那一垄垄宽窄不一、呈梯形布局的茶树,宛如绿宝石般不规则的镶嵌在一个个山坡上,一级级直朝云雾中的山顶延伸。

       这个崩坎村,在黄花山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村民都姓柯,是三百多年前从福建迁来的。不过,现在留守在山村里的村民寥寥无几,还都是上了年纪的,村里现有的民居也都十分古旧,而且少有人居住,大多门户紧闭。尽管早已通了公路,由于山村没有学校,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大部分村民都迁到山下去了。

      无意间在山村里溜达,竟然发现了一幢鹤立鸡群的洋楼式新平房,在诸多旧民房中显得十分显眼。居住在这里的,是上了岁数的姐弟俩,姐姐傍着与爱来林山庄的近缘,开起了客栈,弟弟则在山吃山,种植有大量的茶园,还购置了一套完整的制茶设备,跟着内行人开起了黄花山上的原生态茶厂。聊谈中,他满口子南澳口音,是纯粹的海岛山地农民出身,当然算不上是大师名家,不过,谈起茶来,从种茶、采茶到做茶、喝茶,虽忠厚朴实,不善言辞,话语也不加修饰,给人的感受却十分真实。黄花山是南澳岛最高峰,其中大尖山海拔就近600米,土壤多石砾,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山中气温偏低多云雾,茶叶经过云雾的滋润鲜嫩,口感更为纯净、甘甜。如今他家里有了现代化的制茶设备,工艺上,他仍然尽可能地学习茶区的经验,坚持沿用传统手工工艺,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茶叶的营养物质和鲜度,让自家产的茶叶能够蕴含阳光的味道和岁月感。

       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碧空如洗,阳光普照,大山里仍然氤氲缭绕。沿着山道往上走,道路两旁都是零零星星的茶树,七七八八散布在山坡上下。顺着山间一株株密密匝匝的茶树拐来拐去,茶树的枝桠与枝桠挨挨挤挤,人在一株株青青的茶树里穿梭,就如同在绿海里荡游。矮小的是新茶树,每一株茶树枝头上新长出来的嫩叶,顶着尖尖的芽儿,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高大的是老茶树,树桠的枝梢上,早已结满了密密麻麻的茶籽,有的茶籽已经成熟,变成了赤褐色。这些山地原先是村里分配给柯伯家打草的,现在都被他种上了茶树。茶叶收成后,柯伯只是守着家门口,没有走出去,在旅游淡季,茶叶生意不是很好,他依然可以维持生计,于是成了村里位数不多的留守老人之一。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黄花山上的老茶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