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参加了旅行社的梅州一日游活动,随同50多人一行来到了孕育出叶剑英元帅的阴那山下。中午抵达了阴那山五指峰西麓的半山腰,拜谒了有着我省四大名刹之一盛誉的灵光寺。在寺庙前,见到了一枯一荣的两株古柏树。古柏是历史的见证,是遥远的回忆,留给我们特别深刻的印象。
阴那山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秀甲潮梅,名播闽粤,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并称“粤东三胜”,是梅州首屈一指的胜景名山,人称粤东群山之祖。这座山脉层峦叠嶂,气势雄伟,有山峰99座,以五指峰为最。上午时分,只见大片云雾遮山盖岭,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中午的时候,巍峨的山峰才渐渐露出了气宇轩然的脸面。远望五指峰,犹如伸向苍穹的五个指头,山显得蓊郁苍翠,云显得如莲洁白。这云海仙山的美景,不是亲眼所见,是难于想象出来的。
大巴蜿蜒而上,来到五指峰西麓的半山腰,在旅游区高大雄伟的大牌坊前停下,大家沿着茶坑上流下来的一道佚名山溪溯源步石阶而上。一路上,举目所见皆为绿色,成片的茶田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依山而植。脚下山泉水潺潺流淌,山溪边到处长满了各种罕见的庞然大树。山外早已艳阳高照,热气蒸腾;山里边却是树遮山挡,凉风嗖嗖。走过许愿桥,右侧高高的巉岩绝壁上,一道飞瀑高悬,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绿意氤氲的山林,呈阶梯状清新自然的向远外高处延伸,使环眼所见皆成了绿浪翻滚的海洋。身处其间,感受满山翡翠,禅意油然而生。
过了灵光寺不大的山门,来到了这座千年古刹。历史久远的寺庙,面积不大,但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山门殿就是天王殿,殿里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佛,一下子就使人联想到一副饱含哲理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主体建筑佛殿与天王殿位于同一轴线,面阔三间,进深七间,之间设有天井,并有走廊过水亭相通,总体平面布局形成兼容北京四合院和粤东地区客家民居围龙屋厢房的方形平面布局。在寺庙前面的左右两侧,见到了久闻其名的两株古柏树,一枯一荣,人称"生死柏",相传为寺庙的开山祖潘了拳手植,至今也已逾千年。
站在寺庙前朝着两株古柏仰望,左侧那株枝繁叶茂的古柏,仔细端详,主干其实是一对粘在一起的连理枝,长得很大很粗很高,一副刚阳魁梧、苍劲挺拔的气势。树干上斑痕密布,有些位置上长着一个个树瘤,浑身呈现出轻度螺旋状的纹理。高高的主干上,生发出许多枝干,枝干上又派生出无数枝丫,密密匝匝的枝叶相互拥攒,像一把把巨烛冲腾着墨绿色的火焰,翻卷缭绕,奋发向上,向着蓝天舒展。由于得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尽管看起来年代很久远了,仍然没有一点儿老态龙钟的样子,依然生机勃勃,傲然耸立,神圣而庄严。右边那棵枯了的柏树,虽已死了400百年,光秃秃的侧枝上毫无片叶,仍然拥有刚柔相济、特行独立的姿态,不失其铁骨铮铮的气势。它的枝头直指长空,枯而不朽,同样给人一种沧桑美。只有透过几百年的风云变幻,才能看出这株古柏的饱经风霜和历史厚重,体会到它深刻的历史含义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天地滋养万物,尤以树木的寿命较长,一般的树种,寿命可达几百年,能活一千年以上的树并不太多,被人称为长寿树,柏树就是长寿树中的一种,古人誉之为“百木之长”。在我国,到古庙、陵墓一类的景区游览,经常能见到活了千年高龄的古柏。古柏乃神圣之物。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以自己的生存状态,唤起人们的敬畏之心。看到它们,人们就会想像起那遥远的过去,去寻找历史的踪迹。
就因为柏树的“百木之长”,人们总将它喻为百年和好之率。相传,在阴那山中有一种拥有五种颜色羽毛的灵禽,每年都会飞来灵光寺,在一枯一荣这对生死树之间来回穿梭,似乎向人们传递着什么。上世纪80年代年代初,珠江电影制片厂曾经拍摄过电影《生死树》,就是以灵光寺前这两棵古树为背景,将荣的一株喻为男的,枯的一株喻为女的,演绎出了一段凄美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