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2019-04-04 21:13:37)
标签:

杂谈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清明即至,一些网店又纷纷推出了“代客扫墓”服务,而且还可以代哭代跪,让人闻之而由衷感叹: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的今天,当人们有“情感安慰”和“情感支持”的需要,就有商家提供对应的“情感消费品”。

2014年3月18日被评为"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 的《私人订制》,里面就出现过代人扫墓哭丧的情节。看过电影《私人订制》的人,可能会对影片中“代人扫墓”的情节印象深刻,一个人面对墓碑和坟头痛哭,另一个人用手机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时间一到哭声戛然而止,起身拍拍土走人。这个桥段是影片的笑点之一。

代客扫墓、网上祭祀等新事物,就是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的情况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部分人的选择。买家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卖家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祭祀扫墓,服务包括代跪、代哭、代献花等。当私人订制的“代客扫墓”从电影情节变成了现实,成为一种商业项目,势必会伴随着争议和碰撞。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饱含至真至纯的孝义情怀,尤为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扫墓可以代替,但人的情感特别是亲人之间的那种血脉之情是无法替代的。从本质来讲,清明的祭拜,表达的是一种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这种内心的感情是谁也代替不了的,虽然祭扫的仪式和方式都可以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情感应该保持纯真,缅怀先人是祭者个人对逝者的情感,求的只是情深与心诚。

一直以来,祭祀先人、清扫墓地等就是中华孝文化的一种延伸,是中国人维系家庭观念和代系稳定的方式,然而当这种传统伦理遭遇现代文化冲击时,不禁让人追问:祭拜先人到底能否由他人代劳?回答这个问题时,绝不能简单地站在传统民俗的角度,而是应该对其有一种理性客观的认知。因为,“代客扫墓”能够有市场,原因就在于有需求。“网上祭扫”的兴起,在本质上是公众对当下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回应与策略。这几年,淘宝网也出现了代客扫墓的业务。任何一种习俗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情感厚度和精神家园的追寻渴望,往往会借着春节、清明节这样的节日重新于归。对于那些“有心无力”的人们来说,除了“代客扫墓”以外,还可以借助“网上祭扫”平台来寄托哀思、表达情感。这样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未尝不能起到精神洗礼的作用。

谁也不能武断地说,那些购买“代客扫墓”的人,对先人就是大不敬。因为,扫墓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传递对亲人的感怀,不管是在坟头痛哭,还是遥寄哀思,都是一种怀念和尊重。早在宋代,便有雇人送葬、替人哭丧的情况,现在出现代人扫墓,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有“代客扫墓”需求的,都是一些钱多情淡的“不孝子孙”。客观地讲,现代人都很忙,清明节虽然有法定假期,但对于离家太远的人来说,专程回去扫墓,时间未必允许。对于这些人来说,花钱让人代替自己给故去亲人的墓地清理一下杂草、摆上一束鲜花,同样也能代表一分遥远但真诚的孝心,不妨宽容待之。对于那些“代客扫墓”的经营者来说,帮顾客清扫一下墓地、献上一束鲜花,能够代为传递一种思念的温情,也未尝不可。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新式扫墓现象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