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社区里,一处铁栏杆围成的院子边,生长着一株花开成串的南国奇葩。自打从去年盛夏注意到它至今,这株体姿俊美的花儿一直花开不败,直到岁朝。凭着好奇之心一咨询,才知道它有一个非常别致而且十分吉祥的名称,就叫做“龙吐珠”,因为它的花朵总是成串地盛开,还有人把它称为“九龙吐珠”。
这种四时开花的龙吐珠,花萼如玉,花冠绯红,尖端的裂口间,吐出五根绛红的花儿,疏密匀称地布满在叶片之上,如同吐出一颗又一颗蕴藏生命之火的红珠。值此元宵佳节之际,富有节日气氛,非常美丽喜庆。
龙吐珠不仅花形奇特,开花繁茂,而且叶色浓绿,长相婀娜多姿,很富有诗情画意。将它盆栽点缀窗台或阳台,会显得格外鲜明新奇。这种属于马鞭草科的多年生植物,将其盆栽时,因受剪枝的限制,植株长得很矮。这种花因较粗生易长,花量较多,病虫害又很少,最适宜家居栽种。倘若将其栽植于庭院间,任其自由生长,它那半蔓性的藤本,枝条可以伸至一丈以上,直至可作为砌作花篮、拱门、凉亭和各种图案等造型,几乎可以常年开花,甚至在新春之际还可为人们增添雅兴。
培植一株龙吐珠并不太难。仅需在老株的枝桠上剪下几段枝节,带叶扦插,不日之后,枝段便会长出了新芽并萌发新枝。龙吐珠的枝都是对发,叶片也都是对生,叶色浓绿,呈卵状,前端渐尖,后部近椭圆形,凸凹不平,有立体感。不久之后,枝头和枝间便会接二连三冒出许多锥体小花,逐日膨大。接着,先长出的锥体小花里,透过薄薄的表皮,里面隐隐约约怀上了一颗红色的小圆珠。不久,许多锥体小花的尖端裂开,探出一个个绯红色的球形花蕾,状如吐珠,吐完一颗又一颗。或许,这就是龙吐珠的由来吧。这时候,淡绿色的花柄还隐藏在裂口的锥体小花中。不久后,一个个绯红色的花蕾绽放成一朵朵花瓣为卵形的五瓣小花,花瓣间又伸出五根花蕊。其中,四根花丝的雄蕊顶端缀着小米粒大小的黄色花药,中间一根短于其它四根的雌蕊顶端分成了小叉,这样的花朵,自然使人联想到到“双龙戏珠”的描绘,给人的感觉,简直是美极了。
龙吐珠的花语是“珍贵纯洁、内心热诚”,来自非洲,原本的名称叫“珍珠宝塔”,剔名叫“龙吐珠”还有过一段趣闻:在十八世纪中叶,英旅行行家科斯•汤姆森去非洲游历,无意中看到许多黑肤姑娘,用这种白色的花串成颈链,饰持胸前,一黑一白,反差强烈,引起莫大兴趣,于是采得种苗带回试种。当时植物学家认为他是第一个发现者,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到十九世纪末期,马里开始经营这种花草,自行改名为“珍珠宝塔”。到了二十世纪初,这种花进入荷兰的国际花市,初时销售量极少,华侨工人方福林针对花客喜爱吉祥的心理,遂改花名“龙吐珠”招徕顾客,生意兴隆。自此,龙吐珠之名就流行全球,并在我国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