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生活中,常常听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源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著名论断,还是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等重要命题。伏尔泰本人也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多种运动。于是,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运动是生命发展的动力,没有了运动,人就活不下去。
人是动物,应该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健康,但不等于长寿。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决定的,并不是由于运动决定。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岁月的眷顾,然而,没有注重休闲,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过分地强调奔跑、跳跃、或者爬山等体育锻炼,动辄就来一个“生命在于运动”,肯定会影响身体健康。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人体的调节,靠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来完成,也就是中医术语中所说的元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元气推动和调控下进行的,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亏少或元阴元阳失衡,都会使身体产生衰变。过分的运动,只会损伤元气;要恢复元气,还得靠涵养。
作为运动员,不管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结实、拳头多硬朗,到头来,长寿的并不多;一些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的人,到了中晚年时,大多都比普通人衰败得快。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心率和寿命是成反比的,运动使心率加快;心率加快了,新陈代谢也加快,人体的细胞分裂和老化也就会随着加快。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最终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于我们这些年届花甲的人,指望老来更比年轻强壮,那是奢望。毕竟,岁月不饶人。年龄会写在脸上,刻在心里,印在鬓发上。要保持生命活力,就要保持较好的健康状态和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做到宽容一点,随和一点,豁达一点,开朗一点。
“生命在于运动”的提法,并非适合所有的人群,特别不适合进入从心之年的老年人。国际医学上披露,60~69 岁是一个危险期,这段时期各种器官衰退较快,是各种老年病的多发时段,被称为“危险年龄段”。过了这个年龄段以后,各种老年病就会出现下降趋势,精神和机体的健康有可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想要获得高寿,保健才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静养比运动更重要,一味追求“生命在于运动”,那只是提前挥霍了自己的寿命。
老年人养生,重在养心,养心贵在静心。想要使内心平静,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的传统说法是“静养”,外国人的说法叫做“冥想”,就是利用时间,让自己舒适地坐在垫子或椅子上,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直起背,闭上眼睛,放缓呼吸,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留意每一次的吸气和呼气,找到一种舒服的感觉,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收获很多想法,得到很多灵感,找到答案。这个答案,就是遇见一个恬然、安谧、舒适的自己。只要心无烦恼,形无劳倦,就能养神生慧,身心康泰,活得潇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