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阳朔县高田乡穿岩村的田野中,有一棵人们十分敬重的千年古树。这棵盘根错节的古榕树,拥有着十分独特的外表,仅树围就有7米多宽,从老干虬枝间挂下一蓬蓬繁衍生长的胡须,有些已扎到地下,形成了独木成林;虽然树冠高达17米,却有一部分枝干几乎完全是贴着地面生长的,繁茂的枝叶好像一把擎天巨伞,浓荫蔽天,遮住了广达1000多平方米的一大片地边,是十分罕见的奇树。全球最著名的15棵树,阳朔大榕树便是其中之一。
这棵古榕树矗立在金宝河畔。大榕树下,清澈见底的金宝河水缓缓流淌,明净如镜。来到这里,坐在竹筏上游弋,抬头可见隔岸有一座并不高大的孤山,山中有一个空洞,洞的两面透空,象一座巨大的城门,可容人穿行,这个山洞名为穿岩,穿岩村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整个大榕树景区就像一幅自然天成,形神兼备且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山水画。附近的猩猩山,水狮岩,骆驼峰,连同周围村舍阡陌,与大榕树构成了绝世的田园风光。
上世纪风靡全国的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刘三姐》,女主角刘三姐与情人阿牛哥对歌,抛出绣球定情终身的一场戏,就是在树下拍摄的,这棵大榕树见证了他俩生死不渝的爱情。因为《刘三姐》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颗大榕树一直成为旅游景点,许多游客都是冲着刘三姐抛绣球而来的。如今,“阳朔大榕树”已经成为桂林十里画廊观光线路上的一个景区。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一棵古榕树,见证了阳朔这个县城的成长;两者相互陪伴,才能够一直走到今天。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电影仍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当年 《刘三姐》开拍时,当地学生听说有人在拍电影,连课也不上了,都从学校里跑出来看热闹;拍摄刘三姐抛绣球那段戏时,因为导演苏里不满意,要求一遍遍重来,最后把女一号黄婉秋给骂哭了;《刘三姐》在北京演出后,相声演员马季便推出一个相声《打电话》,相声中特别渲染了这部影片。
《刘三姐》集合了广西的自然风光和山歌文化,充满了真善美,是一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传世经典电影。影片中刘三姐那些有点儿野味,宛如漓江水般清澈的精美对歌,时至今日仍然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女主角的原型刘三姐,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自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她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在当地有“歌仙”的美誉。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电影的影响经久不衰,已经成为广西乃至我国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根据“刘三姐”故事改编的文艺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催生出独特的“刘三姐”文化现象。如今来到阳朔,在“桂林千古情”景区中见到的那个硕大的美女头像,就是千古歌仙刘三姐。对于众多游客来说,选择阳朔大榕树,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见识这棵长势非常旺盛的古榕树,见证“三姐与阿牛哥”真挚爱情,留住或重温昔日的美好心结,这是一种不会随岁月消逝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