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来到桂林的第一天,原定是前往阳朔兴坪乘船游览“十里画廊”,由于山道上碰到车祸堵了路,只好折回。小包团出行还是方便,即刻调整行程,来到了白沙镇附近的世外桃源。
桂林的山水是最美的。它不仅仅局限于漓江十里画廊以及桂阳公路两侧的雁山、会仙、葡萄、白沙喀斯特峰林带,它的美,已经延伸到大桂林的每个角落。不到阳朔的世外桃源,还真不知道,世间还有如此美的地方。耳闻不如一见,真让人大开眼界。
阳朔不愧为山水甲天下的地方,世外桃源真是人间仙境。来到这里,畅游山水间,让人忘乎所以然。陶醉其中,只想好好享受这山水间带来的愉悦,享受这一片宁静。
目前正是旅游淡季,前来这里的人不是很多,用不着排队等候。走进“世外桃源”,眼前的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清波荡漾的湖水,岸边垂柳拂动,巨大的水车,正摇着岁月,吟唱着古老的歌谣。放眼望去,群山耸翠,村舍飘烟,绿野舒展,沟水蜿蜒,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画境,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走进大门,跟着人流走过长廊,走进世外桃源。映入眼帘的,是脉脉青山,潺潺流水,云卷云舒,连同坐立湖畔的民族建筑,一一倒影水中。听导游说来,来的还不是时候,若是春天,草长莺飞,鸟儿啼叫,到处是姹紫嫣红,再加上当地女子的歌唱,更是美妙绝伦。
世外桃源是一个开放式的景区,它和景区外的远山近水、路桥村舍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在世外桃源这里,游览的方式主要分水上游览和徒步观赏。
坐上了乌篷船,碧波荡漾,导游是一位长得很漂亮的粉红衣女子,一脸的稚气。她侃侃而谈,说此地就是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小船在绿丝绸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天旷云近,岸阔波平。湖中的水路蜿蜒曲折,岸边的绿树、农舍倒影在湖里,与湖中的荷花,相得益彰,美不胜收。驶着,驶着,前面的小石桥下出现一个窄窄水道,水道通向山口,船向着山口驶去。船从山口入,到达燕子岩洞。全长120米的深遂岩洞里面无任何灯光与人工修饰,纯属天然。小船通过没有一点灯光,犹如夜航的燕子。抵达岩洞口,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四面环水,草木繁茂的小岛,这就是有着几分诗情画意的桃花岛。小船继续前行,耳际传统来声声击鼓,朝一侧望去,见到了在一座仿古建筑的走廊间,树皮羽叶遮身的“土著先民”正在表演。这里生活着的佤族土著人是一个以黑为美的原始部落,他们能歌善舞,热情、狂野而奔放,保留着人类最古朴的民风,与纯净的青山秀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牛头是他们的一种信仰,神圣不可侵犯。
乌篷船在天旷云近、岸阔波平的美景中一路前行,前面这个桥,似乎叫做回龙桥。过了桥不久,游船抵达终点。离船登岸,开始徒步观赏民寨群,这是桂北各少数民族建筑的一个缩影,鼓楼、风雨桥、对歌台、花楼、长廊、图腾,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
的光彩特征。
走进水乡侗寨,入门时先是品侗乡美酒。在侗族鼓楼里,大家还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侗家的舞蹈。来到了采菱桥,站在采菱桥上,远看连绵青山层叠淡出,近看江潭碧水杨柳依依,景色不错。身后高高耸起的是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图腾柱,可以感受源远流长的神秘宗教文化信仰。
“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曾是汉代以来的古驿道,至今仍有不少汉墓群遗址。就在这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地方,人们刻意营造了一个附于山水、天地合一的人间生活理想境界。这处令人刮目的世外桃源,环绕在周围的是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诚恳相伴。走过民族长廊时,欣赏了侗、壮、苗、瑶四大民族各种精美工艺饰品,老伴还学着壮族妇女在织壮锦。最后来到世外桃源的主通道风雨桥,风雨桥是侗族的灵魂建筑。透过长廊和屋宇放眼望去,远方群山耸翠,绿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关,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还是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园林景点,景区内集中国园林清自然、富丽高雅的精髓和翠竹青瓦,屋檐层叠,古朴自然的桂北建筑风格于一体,亭台楼阁相连,流水荷花相映,走上观景楼,近览全景,柔枝随风,潺潺流水,笛声轻扬,群鱼欢悦;远望小桥,流水,人家,耕作,绿野,炊烟,遐想远思陶渊明先生向往的田园生活,真是人文景观和文化结合的一处景点,体现了一种抛弃世俗杂念的返璞归真,让人感受到了陶渊明理想中的潇洒出尘,见证了陶渊明的精神情操,留下了继续寻找世外桃源的心印。
阳朔的世外桃源真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这里被人赞誉为“田园山水、路桥村舍天衣无缝地自然融合,尽纳天地之大美”。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在这里都浑然天成。构建的诗境,洋溢着自然山野之趣,融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里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和隐逸休闲的特殊意境,让人纵情这美丽的山水间,来了就有种不想回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