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天高云淡,一年一度的菊展引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山公园里赏菊人流络绎不绝。走进中山桥,走过大牌坊,观赏了独本菊,来到了六角亭前,见到有一个广场舞方阵,一个个舞者身着整齐划一的舞服,随着美妙的音乐弯腰摇摆,扬起手臂,有时还做着潇洒的动作,尽情地跳着、舞着,不为人流所干扰,跳得正欢。反倒是陆绎走过的人群,每每走到舞场旁,不知是因为被舞蹈音乐吸引,还是因为那与众不同的身影,有时侧目观看,有时驻足欣赏。她们大多身材姣好,起舞时,动作尽皆舒展自然,毫不矫柔扭捏,有种说不出的神韵;有的马尾随身姿跳动,更增添几分青春活力及灵性,使之像演绎一首生命之美的赞歌。
站在六角亭前,只见整个方阵在舞动,一群人做着同样的动作。舞者在欢快的乐曲中,动作娴熟,舞姿翩翩,体态优美,线条突出,显得都很投入,把舞与人生的默契展示出来。
广场舞虽是大众化,也是一种舞蹈。仔细观察,这音乐,竟然是从六角亭下一台便携式的音箱传出的。音箱旁有一个领舞的,旁边还有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师在指指点点。这位舞蹈老师名叫陈俊华,已是古稀老人,虽为清瘦,却是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年轻时,他曾经是原同平区歌舞团成员。10年前从某塑料厂退休时,曾经在人民广场教歌教舞,及后才转到中山公园任教。目前带领的歌舞团有两个,学员一共有143人。这些学员,大都是年过半百的大妈,有一些已是花甲之年,个别已近古稀。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们的舞步都是熟脚熟手,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舞动着每一个动作,一招一式,还真是有门有道,令人啧啧称赞。在她们的舞姿里,透露出女子特质的温存和柔美,没有世俗女子的造作与故作姿态。让人感觉到,只有成熟的热爱生活的女人,才能表达出这种生命之美。
广场舞舞姿优美,动作舒缓,音乐动听,不仅仅是在运动,而是在体验一种美,是中国大妈的专利,曾被誉为新时期的一场革命,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街小巷兴起,成了大妈们每日必修的功课,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随着那音乐旋律的舞动,对她们来说,是一场灵魂的舞动,众多的肢体在自身灵魂的引领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生命之美。在这种美的享受中,有些还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有些甚至没有舞蹈教程。没有舞蹈教程,就从网络上下载;没有舞蹈老师,学得好的就自己来带。这些年来,广场舞一如星星之火,在祖国的大地上漫燃开来,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成为一支支不小的队伍,跳出了五彩缤纷的形体舞。有三两人说跳就跳的队伍,搬出录音机就跳起来;还有一人自娱自乐的,就在树荫下旁若无人地舞起来。不同的广场舞队伍,跳出了不同的风格。不管她们如何跳跃,总是展示着优美的舞姿,跳出了对音乐旋律的不同感受,跳出了现代生活的惬意,令人驻足观看,欣羡不已,成了都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现在的广场舞,已经展现在都市的各个角落,比比皆是。只要乐声响起,便舞起来、跳起来,使每一处风景都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沸腾起来。身体是生存之本,是欢度晚年的基础。人到晚年,身体难免老化,各项机能退化,抵御身体衰老的有效方法就是运动和锻炼。广场舞是一种全身运动,简单而易学,场地要求不高,是比较适宜老年人参与的文体活动。在整个场地上,有的随性而为,洒脱不拘,只因舞蹈而快乐,只因快乐而舞蹈,跳得自然洒脱;有的舞动起来一丝不苟,动作规范严谨,看起来很有节奏的立体感;有的少了几分随性而为,又失去了严谨的风格,不刻意追求,又不舍不弃,把跳舞当成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习惯,与其他无关,甚至与氛围无关。她们时而轻灵跃动,时而柔美婉转,舞姿与音乐配合极佳,把对广场舞的挚爱表达出来,脸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浑身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舞出了美的旋律,舞出了新生活的气息。
广场舞舞姿优美,动作舒缓,音乐动听,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是一件“性感”的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妈们虽然虽然年过半百,但爱美之心和年轻姑娘没什么不同,风韵犹存的女人,是最美的,是最幸福的。跳舞的女人,不仅可以学会快乐,学会善良,学会宽容,学会淡看得失,把生活的重压释放出来,把家庭生活的愁绪忘掉;而且对展现女性魅力的渴望并没有减少,对美的追求依然存在。通过广场舞,可以进一步来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美”,唤醒了自己“感性意识认知的魅力美”,学会美丽,学会优雅,学会自我欣赏。因此,格外受到了大妈们的青睐。“在舞蹈中健身,为健身而跳舞”,成了大妈们的口号。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大妈们来说,晨早跳跳广场舞,真的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舞步较为固定,动作简单易懂,模式结构单一,变化的幅度并不大,不受太多其他元素的限制;跳得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了一种娱乐方式,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活跃了心态,何乐而不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舞者,广场舞者随音乐起舞,我们随岁月起舞,舞蹈的目的不重要,舞姿的优美与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随性起舞,用灵魂去舞蹈,用自己的感知去舞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