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上午,我们夫妻俩和小学时的小伙伴赵端受、王锡和四人一起,自驾车寻路来到外砂镇大衙村的渡船头。梅月岛距离外砂大堤并不太远,从渡头眺望,整个小岛就像一座天然的盆景横卧在韩江之中,一片蓊蓊郁郁的树林从粼光闪闪的江波中崛起,岛上的亭台楼阁几乎都被遮掩在树荫下。
渡船在小岛北面的码头靠了岸。一个人工装饰的水泥拱门上绿叶青葱,仿如一棵大树冠遮盖,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码头大门。登上梅月岛,眼前树木葱郁,还有一两个荷塘,以及一些池塘,形成“江中有岛,岛中有池,池中有假山”的江南园林风貌。沿着石板铺筑的小径往前走,迎面就是一座二层高的明月亭,登上明月亭,在亭子的后面就是小岛上最堂皇的傲梅轩。傲梅轩中,有一幅是画家陈梅月的山水画。据说,这个小岛原来就是大衙村的鹅寮洲,主人承接经营后,请来陈梅月画了这幅山水画,因此才将小岛改名为梅月岛的,陈梅月的这幅山水画也就成了小岛的“镇岛之宝”。
小岛地势比较平坦,在明月亭的周围,是一连片的柚子园,工人们刚刚修剪的枝叶摊满地上,还来不及收拾,人工搭建的一间间茅草屋顶的木屋点缀其间,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漫步在人工铺筑的石板小径上,看着一株株绿叶葱葱的柚子树,泥土的清香早已氤氲在陶醉的心中。
登上二层高的明月亭,当目光投向小岛之外的韩江时,霎时间便被宽阔平静的江水吸引住了:韩江水像一条蓝幽幽的飘带从远处飘来,矜持蕴藉,婀娜动人,在流动,在闪烁,在飘逸,在吟唱,两岸的房舍、田畴、绿树、大堤,全都映进宽阔的江水中,隐隐绰绰,如诗如画。在这冬至晴朗的天气里,韩江显得更温柔,更慈祥了。江水轻轻拍打着江岸,衬着蓝天、白云、绿树,宛如一幅古色古香的图画。
韩江,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江河,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亦是我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她源出赣、闽、粤三省交界山地,奔腾在山川间,滋养着粤东富饶的土地,孕育出风情独特的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她是我们的母亲河,居住在韩江两岸的客家、潮汕两大民系,祖祖辈辈靠她灌溉、滋润和恩泽。毎当提到韩江,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看见韩江,更陡然生出几分内心的敬畏,在潮汕儿女的基因里,早就积淀了与韩江难舍难分的血肉关联。千百年来,韩江流域地灵人杰,才俊辈出,有“海滨邹鲁”美誉。
韩江,她以自己的渊源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江河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潮汕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大家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在潮汕,老辈人一提起韩江,便会脱口道出了“九河归三河,三河归一江”的谚语。所谓的九河,就是韩江上游在闽西和粤东有九条较大的支流;所谓的三河,就是汀江、梅江和梅潭河,这三条河在大埔县的三河坝汇合,形成了一条韩江干流,流经潮州城以后,在韩江三角洲又分为北溪、东溪、西溪的六条支流,在汕头市流出南海。眼下在梅月岛看到的韩江,只是外砂支流的一段。韩江流经小岛一分为二,流过后又合二为一。江水不急不湍,看着有点儿棕色,棕色里参杂着绿色,阳光洒在江面上,仿佛点点碎金在微波中闪烁,是那么亮,那么美。不时有几只白鹭在江面上掠过,为闪闪发光的江面增添了不少生机。
从明月亭下来,走到江边,可见到一艘粉饰一新的游轮就紧靠在又一个简陋的码头上。开始以为是专供环岛游的,其实不然,这艘庞然的游轮原来是汕头的礐石轮渡,岛主人拥有它后,将它改造成一艘观光船,使它融入了小岛旖旎的风光之中。游轮上,时常可以容纳百多人的团体聚会。
这个江心岛的面积足有一千多亩,目前开发出来的仅有一百亩左右。岛上大部分土地还处在原始、古朴的田园状态和荒芜状态,有些地方,树木、灌丛和竹子长得极其茂盛,叶子一簇搭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岛上还养殖有鸡、羊、猫、狗,甚至猴子等动物,让人有一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感觉。绕着岛子的边缘溜达,小岛四周碧水环绕,岛上原始植被保护完好,各类树种形态各异,野趣横生,看似杂乱无章的灌木丛质朴粗犷、姿态天成。沿着原始的沙土路漫步这个江心岛上,犹如融入诗词的意境中,恰似走进山水的画廊里,物我两相宜,意行皆愉悦。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和世俗的勾心斗角,一切的显得如此安宁,祥和,自然,人飘逸,心空灵,不禁飘飘然了。突然觉得,仿佛成了又一个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享受这世间最美的景色,这是何等的飘逸和脱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