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当盛夏来临,原本冷冷清清的海水浴场,总能在最短时间变成一口大锅,蒸煮着来自汕头市中心城区男女老少的“饺子”。人们置身其中,怡然自得,享受这份独特的乐趣。汕头的各处海水浴场真是一块块风水宝地,沙细水清,既少暗礁隐壑,又无狂浪漩涡,前有清澈海水,背靠连绵山丘,海天一色,美轮美奂。
到妈屿岛海浴
又是一个大伏天,今天是农历廿三,上午,我们与赖汉扬老师、杨培秋老师四人自驾车,来到妈屿岛东南面的海浴场享受沙滩美景。潮汕有句谚语,叫“初九廿三,早涨晚涨中午涸”,尽管没算潮汐,来的不是时候,浴场露出了大半海滩,然而,因为浴场人少,水清沙白,海上防护网已建成,在这里游泳还真舒服。
汕头的各处海水浴场,不管是北山湾、东湖,还是中信海滨度假村,真是一块块风水宝地,沙细水清,既少暗礁隐壑,又无狂浪漩涡,前有清澈海水,背靠连绵山丘,海天一色,美轮美奂。每当盛夏来临,原本冷冷清清的海水浴场,总能在最短时间变成一口大锅,蒸煮着来自汕头市中心城区男女老少的“饺子”。如今的妈屿岛海浴场,已被连片的大排档成半月形围住,只要在大排档里消费,便可免费泡海水、冲凉。东北面是高楼拔地而起的汕头市区东海岸,东南可近观鹿屿,背靠两侧的凤、 鸾二山,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海滩中间突起一座小石峰,裂痕片片似花瓣,被称为牡丹峰,与左右山形成“鸾凤朝牡丹”的佳景。妈屿岛这片月眉形的海湾,沙滩平坦洁白,海水碧透清绿,原本就是一个沐浴天池。以前每逢盛夏,这里熙熙攘攘,一个个美女身着各式各样鲜艳夺目的游泳衣,大大方方的出没在沙滩、浴场中,把轻盈健美的体态充分地显现出来。然而,自从海湾大桥建成,南区开辟了北山湾浴场后,这里的人流量减少了许多。
大家都知道,游泳素有“运动之王”的美称,不仅能增强肌肉力度,帮助燃脂减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缓解运动性哮喘,缓解压力和抑郁,在海水里游泳有利于改善肤质,健康益处多多,老小咸宜;而且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提高心肺功能,让人获得舒爽,充满活力,变得更加开心,生活变得有规律起来。 泡海水浴,人不太多反倒是件好事,近百米的沙滩很大,还是免费的。尽管沙子没有之前那么细,还有些小石头、贝壳碎片之类的,有一点扎脚。不过,自由自在的泡在浴场中,任由海风轻打脸庞,耳边浪涛回响,怡然自得的享受这份独特的乐趣。即便不想下海,脱了鞋,走在海滩边,或者趟水走一走也凉爽惬意。
记忆中的石炮台游泳场
自上世纪50年代年代始,汕头的海水浴已相当普及,不少人已经将其视为一种都市生活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在汕头度夏,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洗海澡了,不泡海水浴是怪可惜的。当时仅有的石炮台浴场,从农历五月到九月,大凡艳阳天基本爆满。不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所有人都平等地享受着阵阵海浪的按摩。
过去的石炮台游泳场,地处崎碕炮台南面的海滩,是汕头市区唯一的海水浴场。它的东面驻扎着海军部队营房,海面有海军的一个舰艇码头。西面是一个小小的渔船避风塘。游泳场水清沙细,滩面平缓。每当炎炎夏日,这里总是人头挤挤,热闹非常,男女老少结伴涌向这个海滨泳场,欢乐地享受着夏日难得的清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炮台地处崎碌尾,已经是汕头市区的边缘。不过,我们小学在大华路,中学在外马路尾,走惯了,也不见得远。来到崎碌炮台,走过几级防波堤台阶后,便抵达了石炮台游泳场。记得,那时候大人票价4分,小孩减半,凭票寄存衣物和淋浴。可是,为了节省这两分钱,我们总是费尽了心思。在那个物资匮乏而又封闭的年代,来到这种场合,即使平时最娴静温存的女人,此时也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流露着蓬蓬勃勃的朝气。她们一个个身着各式各样争奇斗胜鲜艳夺目的游泳衣,丝毫不感羞愧,大大方方的出没在沙滩、海水中,把自己轻盈健美的体态,充分地显现出来,表曝在阳光下,闪烁在大家的面前。过去石炮台游泳场的设施虽然简陋,却也算齐全。入门左侧的一排旧平房,分别设着男女更衣淋浴室、寄衣室、广播站和急救室。游泳场海滩的左侧,由东向西的海面上,搭着一道杉木结构的栈桥,栈桥上设有救生瞭望台兼跳水台,下面拴有救生艇,救生员在瞭望台轮流放哨值班,准备随时救援溺水或体力不支者。游海水泳一般都是要看潮汐的。趁着平潮的时候,我们总会几个人相邀,一起游出那道杉木结构的栈桥,前往四百米远的水鼓,在水鼓上歇会儿再往回游。海面上,毎逢有大海轮驶过后,随之而来的一排排波浪会把我们一阵阵卷起来,再抛下去,舒服极了。远处,黛绿的礐石山如一幅摊在面前的水墨画,让人心醉。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汕头城市东延,石炮台前沿海滩被填平,建成了海滨路,石炮台游泳场随之消匿。很多游泳爱好者又在人民广场客运码头附近或者寻觅到海湾大桥下面的海域游泳,更多人更是须自驾车跨越海湾大桥,前往妈屿岛、东湖、北山湾、中信度假村等海滨浴场浸泡,有的则稍远点跑到南澳的青澳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