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溪茶乡的茶王赛
年轻时,曾经作为汕头的一名记者,前往福建安溪采访了当时的茶王赛。光阴荏苒,日月如流。然而,当年安溪那宛如水墨山水画般层层叠叠的群山,那满目青翠的一幅幅茶园风光,还时不时在脑海里浮现。记忆中,那高高的山脊梁上,一层层梯田都种着碧绿的茶树,远远望去,像一条条绿色的飘带披裹在山坡上。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金三角”的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地处晋江源头,戴云山东南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全县现有茶园50万亩,年产茶叶5.2万吨,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安溪种茶、制茶已有千年历史。走进安溪,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茶园层层叠叠,满目青翠。都说好山好水育好茶,风光秀丽的山峦上,层层茶树青翠欲滴,雾霭缭绕。置身其中,只见茶在山中,山在茶中。一片片茶园,从山脚到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顶。到处是茶的海洋,绿的世界,形成了独特内涵的茶文化景观。发源于西坪镇尧阳山麓的铁观音,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茶山上,一道道梯田纵横交错,从山脚盘绕到山顶,梯田里一棵棵碧绿的茶树间,采茶姑娘戴着斗笠,背着小茶篓,双手上下飞快地舞动着。茶树的嫩芽被采摘后背回家,进行加工炒制。踏进村里,摊在地上的,晾在匾中的,揉在锅里的,到处都是茶。空气中,茶香四处弥漫着,整座村庄都笼罩在浓浓的茶香之中。
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如今,茶王赛已成为安溪茶文化中一道独特的景观。茶王赛源于古代的“斗茶”,民间“斗茶”的习俗始于唐代,宋之后在福建民间广为流行。清初衍生了功夫茶的冲泡方法,到了清末民初,“斗茶”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规模的名茶评比活动,评出的第一名便称之为“茶王”。在茶都安溪,没有比茶王赛更具广泛群众基础的活动了。茶王赛,就是看谁的茶最好。大家把各自带来的茶,先隐去标志,由一个人秘密地登记。然后一溜的茶碗摆开,一泡一泡地逐一泡好。诱人的香味飘溢出来了。众人按照品茶的程序,先是闻一闻茶碗的盖子,接着是看茶汤的成色。最为关键的一环当然是品了。每个茶碗里有一支小汤匙,一人手持一个小盅,将每碗中的茶汤用小汤匙舀一小口,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只听到口里发出细微的啧啧声,他们凭借味觉、嗅觉、感觉,品出茶质的优劣高下。经过层层角逐,金银铜现身。获奖的茶王,不管是滋味、香气,还是外型,近乎十全十美,代表着安溪铁观音制作的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