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绕长安
(2012-01-27 01:54:02)
标签:
杂谈 |
秦岭是一座立体的巨型绿色水库,有72个峪口,拥有急流飞瀑上千条,常年流向关中平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瀑布群落,非常壮观。随便从任何一个峪口进去,都是看不尽的美好自然景致,山让水聚集,水使山灵秀。唐代诗人岑参赋诗道: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早在周、秦、汉、隋、唐长达120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3个王朝在天府之国关中平原建都,把这片中国版图的中心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希望这里兴盛繁荣,长治久安,于是,在公元前202年定名长安。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它曾和古代罗马一起并称为世界的中心。
以前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拥有数十个城市的湖泊和湿地,依然被八条河流紧紧环绕,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八水绕长安,北边是渭河和泾河,东边是浐河和灞河,西边是沣河和涝河,南边是潏河和滈河。八水中就有七条发源于紧邻都市的那座大山,秦岭。
从西安出发,向南20公里就来到秦岭边。进入秦岭深处的太平峪,短短的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小12条瀑布,景象万千,各显奇秀。落差最大的达到120多米,叫彩虹瀑布,瀑布落地激起的水雾,形成漫天飞舞的气浪,晴天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许都可以看到彩虹,如此气势恢宏的飞流急瀑令人心醉。
在大西北的秦岭深处,会有如此惊人的大型瀑布,让人很难将眼前的一切与干旱缺水的中国西北联系在一起。彩虹瀑布是秦岭北坡72个峪口中的一个,太平峪的一部分,水流量为每秒0•421立方米米,全年流入西安市的水流量不低于1200万吨,也仅是八水之中沣河一条较小的支流,但谱写出了山与水的交响。
中国的版图就象一只大公鸡,秦岭恰恰处在大公鸡的心脏部位,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还是亚洲大陆东西物种的结合带,东西南北的交汇之地,物种特别丰富。单是种子植物就有3836种,占中国物种总数超过10%,植物总数仅次于横断山脉。山是水的源头,水是山的灵魂,秦岭的山和水孕育出盎然生机。
秦岭中的每一块山石,每一条溪流,每一棵植物,每一种动物,共同构成了这个地方完整而又独特的自然地理体系。因为秦岭的主峰紧邻西安,人们又把秦岭称为古都西安的后花园。在这一大片古都的后花园里,生活着濒危珍稀的大熊猫、金丝猴,也根植着濒危珍稀的红豆杉,都是值得珍惜的自然瑰宝。
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住生态乐土。有趣的是,金丝猴和大熊猫是最好的伙伴。如果能够发现金丝猴族群,附近就有大熊猫的踪影。金丝猴往往成群结队在树冠上活动,常常能发现远处隐藏的危险,为树林深处的大熊猫提供示警。大熊猫对生活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只有秦岭和横断山脉的少数地区能适应。
秦岭无闲草,每一株普通的小草,都蕴藏着独特的生物学价值。不同寻常的土壤,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发现。最珍贵的红豆杉,往往生活在环境非常恶劣的大石头上。脚下的土壤变得疏松,这就是腐殖土了,是容易长兰科植物的地方。秦岭的兰,不是观赏花卉君子兰、蝴蝶兰,而是药用价值的杜鹃兰。
翠华山,离西安只有二十公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翠华山的山巅发现了一块形似太乙真人的巨石,石高相当于十层楼,古朴的造型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石面南屹立,历经千年风霜雨露,依然登高远眺,八百里秦川尽在眼前。人们传说,人形巨石脚下就是修仙的居所。
翠华山的壮观石海有5.2平方公里,进入山谷有一个玄关,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卧在必经路上,石头的中间有一条接近70厘米宽的裂隙,仅可容身,一直延伸到山体内部深处,传说就是神仙修炼的洞府,这就是神奇的冰洞。冰洞有宽有窄,有曲有直,有上有下,四壁由大大小小的花岗岩石块叠合,寒气迫人。
从山腹洞穴沿着另一隧道爬出洞穴,居然来到翠华山半山腰。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无限壮观的石海。眼前的山谷中,巨石鳞次栉比,俯仰皆是,有的仰然屹立,有的横躺侧卧,有的相互堆叠,有的散落山地,好像是天上的神仙挥动手中的拂尘,随意地将它们从不知何处扫落到这里,真是美不胜收的胜境。
石海的顶部还出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水湫池,这个高山湖泊东西长600米,南北宽300米,像一面粼粼闪光的镜子镶嵌在终南山的山腰。形成这座堰塞湖的,还是一些身形巨大的花岗岩碎石,和形成神秘洞穴的碎石几乎完全一样,这些众多的石块和泥土一同堆积,形成倒三角形的堰塞坝坝体,真令人感慨。
神秘的洞穴,壮观的石海,美丽的湖泊,令秦岭翠华山更加奇特,让人神往。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都是在灾难之后,给人间留下难得一见的天然艺术瑰宝。洞穴、石海、湖泊的两侧,都是陡峭的巨大岩壁,随处可见的悬崖峭壁上还充满着大大小小的裂缝,大地的震颤,便将震开的石块滚下来,蔚为大观。
传说秦始皇初定天下,得蓝田水苍玉,制为传国玉玺,命宰相李斯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使得蓝田玉美名传诵至今。这里,还出土了著名的蓝田猿人头盖骨。蓝田县,位于秦岭东端的北侧,关中平原东南,距离西安市区约50公里,史有悬案。
明朝末年古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田产玉认为不然,他在名著「天工开物」中提出,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世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秦岭在蓝田的最高峰,是海拔2311米的王顺山,古代又称玉山。这里的岩石几乎都是硬度很高的花岗岩,几乎不可能孕育出由白云岩变质形成的玉石。
走进又叫玉山的王顺山,但见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沟谷幽深,清潭点点。景观的奇特之处,一个山紧挨着一个山连绵不断,是秦岭山脉中绝无仅有的峰林地貌。这里一个名叫辋川的峡谷,早在1400多年前,唐朝诗人王维建了别墅,写下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著名诗句。
辋川峡谷里有一个奇怪的洞穴,相传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修炼成仙的地方。洞深250米,上下共三层,顶部悬挂着零星的钟乳石,洞底深处是一幅巨大的石幔,构成这个洞穴的,几乎都是可以质变成玉石的白云岩,在整个秦岭北侧,这样的洞穴十分罕见。也许,这正是解开神秘蓝田玉存在的最关键的谜底。
就在距离韩湘子修炼成仙的洞穴2000米远一个5平方米大小的山洞里,三十年前,当地的农民曾经挖出过一些颜色艳丽的彩色石头,现在还将其作为枕头之用,重约七八十斤,青蓝相间,质地坚硬,纹理细密,晶莹剔透,摸一模有很凉爽的感觉。蓝田明明存在玉石,为什么历史会出现蓝田不产玉的说法呢。
唐代诗人李白在登上太白山后,曾写下了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诗篇,形容太白山的险峻和壮丽。太白山顶拥有举世罕见的石河,一望无际的石海,蔚为壮观的石阵,更增添了这座中国大陆东部最高峰的神秘和壮阔。石河从山顶垂挂下来,全部由巨大的不规则石块堆砌成。
石河地处海拔3000米的山地,寸草不生,巨石层层叠叠,垂直高差达300多米,水平方向达2公里,宽达500米,坡度接近30度,在秦岭上千座山峰中是绝无仅有的。太白山顶广袤的山梁,更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石阵,当地百姓传说,这些排列分明,错落有致的石堆,是当年诸葛亮、韩信练兵布下的八卦阵。
时至今日,当地人仍流传着汉王北出平三秦,跑马梁上练精兵的古语。因此,排列着大大小小难以数计乱石堆的太白山梁又被称为跑马梁。浩大而洪荒的太白石海,则出现在秦岭靠近山巅的位置。相传,位于秦岭最高点的平台,曾是神话中姜子牙封赏众神的地方,叫拔仙台,周围的山峦尽显巍峨与雄浑。
唐代诗人李白登上拔仙台,这个海拔3760余米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高点,眺望着莽莽苍苍的山峦,发出了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感叹。浩大的石海,巍峨的石阵,倒悬的石河,几乎都在远古冰川刨蚀后留下刃脊的两侧。每一条象刀锋一样的刃脊,给人一种挺拔伟岸的形象,太白山又被人称为父亲山。
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过,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是说,在通常的情况下,能看到云起云落的高山绝顶,一般都是水源枯竭的地方。不过,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山巅,不仅有巍峨雄壮的石河石海,在荒漠一样的石河石海中,还有潺潺流水的山泉,泉水甘甜清冽;以及一个个非常奇幻、景色瑰丽的湖泊。
在太白山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玉皇大帝曾经让他的儿子们到太白山顶修炼,因为迷上美丽异常的景色,神仙不愿返回天上,于是,化身为一个个奇幻而又不易被人发现的神秘湖泊。这样,便有了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等。大爷海的水面海拔高度达到3590米,周长300米,深达18米。
太白积雪六月天,仍是这里最为迷人的一道风景。储量达23万水立方的大爷海,给水不单单靠天上的雨雪,脊背的峭壁上,还有一个有着地下暗河流淌的水晶宫,一年四季不停地给之注水。二爷海的面积只有6000多平方米,仅有大爷海的一半。它们都是由冰川冲积出来的冰斗湖,看起来好像是封闭的湖。
一个个圆形的冰斗湖,它们的水源是互相连通的,通过石隙,一股股涓涓细流从大爷海流向二爷海,流向三爷海,流向玉皇池,变成树林间的沼泽地,又变成溪流,逐渐汇聚成飞瀑急流,汇入滔滔奔涌的河流,流入关中平原,形成八水绕长安。每年,有超过20亿吨的优质淡水,从秦岭山顶流向古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