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价比

(2019-01-12 13:33:28)

 

 

 

性价比

霍华德认为,投资归根结底就是两件事:一是资产的选择,二是周期中的定位。
对于投资,近期所得,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尽量买好东西
二是要买的便宜。
三是市场端什么饭吃什么饭。


一、
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然有很多的道理是无用的,甚至是起反作用。
但是有用的道理也有很多,也有很多正面的作用。为什么听过了还是没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听过了道理,没有去实行,道理蕴含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发挥。

为什么没有实行?
许多人,对于道理,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经过完整的思辨过程。
一个数学公式,要想清晰地记住并能灵活的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推导一遍。知道其来龙去脉,方能真正的融入到心里。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明白的道理,只不过是屠龙之术而已,碰不到运用场景)

二、
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
这是尽人皆知的一个说法。
如果把它再简化一下,那就是优质资产,便宜的价格。
这两者的先后顺序如何?顺序不同,选择的逻辑也不相同。选出的标的也可能会大不一样。
第一种优质资产,便宜的价格。
第一轮筛选的时候,是要把优质的资产挑选出来。
第二轮筛选,是要把优质资产中的比较便宜的挑选出来。
底线是什么,底线是优质资产。

第二种是便宜的价格,优质资产。
第一轮筛选的时候,是要把价格便宜的股票都挑出来。
第二轮筛选的时候,要把价格便宜中,相对比较优质的票挑出来。
底线是什么,底线是便宜。

就像领导挑人,任亲唯贤,任贤唯亲,贤亲两字顺序不同,挑到的人就可能完全不同。

价值投资者当中,格雷厄姆更多的是比较看重便宜。以清算的价格来购买股票。先立于不败之地。
后期的巴菲特,更多的是看重优质资产。而大家印像比较深的也是巴菲特对于公司的论述。却忽略了他说的,我百 分之85是格雷厄姆,百分之15是费雪。对于安全边际非常看重。

三、
尽量买好资产。
什么是好资产?
对于优质资产的评断有两个角度。
一个是内部的判断。还有一个是外部的判断。
内部的判断有两个:一个垄断性,第二个进化
所谓垄断性,就是你做的这个事别人做不了。有护城河,有门槛。进化性,就是企业能够不断的进步。只有少数企业有资格躺着赚钱,大部分企业还是需要与时俱进,永不停歇。

垄断性与进化力是评断标准,我们看的时候,具体是看两个方面:科技树与组织度。无论是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的进步,都可以带来公司业绩的提升。


外部的判断,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从更长远的角度 一是要看企业所在的行业或者说赛道,够不够大。大水才有大鱼。
二是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第二个层面是看中短期:看的是供求。

最重要的是需求。在需求急剧扩大,景气度高涨之时,收入利润暴涨。

判断的方法,一是看过去,一个是看未来。
看过去,看的是实。要看其过往的表现怎么样。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很差的学生会突然变好。
看未来,看的是虚。主要是公司未来的可能性,有没有可以预期可以展望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寻找那些过往表现良好,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而它的未来,又有足够的空间令我们想像。



四、
买的便宜,我想过许多种角度去阐述,但是总觉得说得不到位,找不到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只能说,这个事很重 要,非常重要。
多数投资者,买一个股票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股票有多好。但是,这个好,你能发现,别人也能发现。最终的结果 是,为这个好付出了溢价。
一旦付出了溢价,这个好也不是好了。
那么,就要发现别人未发现的好。

发掘未知,这是一个很大的陷阱。
那这就进入另外两个赛道:一个是和别人比聪明,另一个是和别人比信息。
做金融行业的,永远不缺乏聪明人。(其实哪一行都有聪明人)。尤其是做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那么多大脑去比 聪明,简直就是笑话。虽然有部分阶段,散户也能超过机构。牛市顶峰的时候,散户都敢指导基金经理炒股。但是 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并不是最聪明的人。
不要和别人比聪明,这并不好玩。

和别人比信息,这个更不用说了。个人投资者基本上就是处于信息的末端。


个人投资者,能够依赖的,也就是耐心了。当然,做为个人投资者,也是最没有耐心的群体。
便宜,就具备了赔率。买的便宜,未来才有盈利空间。
便宜,向下的可能性就会少很多。
我们就占住了一个有利的位置。
买的便宜,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在上一节,我们看一个企业如何好的时候,看的企业正面的东西。

这一节,我们要看坏的方面。

尽情地发掘企业差的一面。

西施脚大昭君斜肩贵妃狐臭貂蝉耳小。

自然界并不存在完美的圆。

我突然有点理解,为何有些人喜欢动漫版的日本动作片了。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企业自然存在阴阳两面。

只不过,股价有时候会反映好的一面,有时候会反映差的一面。

反映好的一面时,差的一面并没有消失。

那么,怎么样才算便宜呢?

要等差的一面完全表现出来。

 

其实,完全这两个字,也是一个陷阱。

股价会过度反映利空,但不会完全反映利空。

 

我们只需要看到大幅度地反映就够了。

下边我们看看一些具体的表现:
一种是非常明显地看到,市场经过了大幅的下跌,而且空方的理由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桌面上,被所有人看到。人人知道的利空,已经不具有威胁。

(如何判断人人?其实作为个人投资者,个人就是人人的一员)

 


二是从市场的反应看,没有人再认为下跌是错杀,而是认为发生过的大跌,及当前的低估值是合理的。
三是再有什么利空,也不再下跌。
四是从周期来看,要处于周期的底部区域。
五是从净资产的角度来看,已经比较便宜。


还有一种思路:股票是分为过去和未来。
我们评断一个股票是否便宜的时候,只看它的过去与现在。
至于未来,我们把它放在是不是优质资产那里去判断。在这里我们不要给他溢价。


五、
端什么饭吃什么饭又是何意?
这一点的意义不亚于前两者。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总有困惑,总想买得更划算一点,卖得更划算一点。
这个划算,买的时候,是想买到更具有性价比,空间最大,而且等待时间更短。卖的时候,最好是卖完之后就开始 下跌。
或者说叫做精确。
投资者总想在大涨的时候,持有仓位。在下跌的时候,持有现金。

但在未来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种困惑。现在看中的标的,已经很便宜了,他会不会更便宜呢?
没有人提前知道。
当前是不是底部,只有事后才能知道。

股价对于利空的反映,有时候是过度反映,有时候又反映不够。

更加要命的是,我们不知道哪个标准是正好。

哪又何谈过度与不足呢?
每一件事都有许多种可能,但是最终选择哪个轨迹,只有事后才能确定。
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判断这件事。但这其实是一个比赛谁更聪明的行为。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乏比你更聪明的人。
所以端什么饭吃什么饭的策略在于:
只参与当前最具备性价比的机会。

在投资者能看懂的机会里边,比较了公司与价格之后,找到最具性比的那一个。参与进去。余下的,就交给市场。
我们要信任市场。

那么,做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在参与一个机会之前,是先讲更便宜,还是先讲更优质呢?
个人觉得,先讲更优质,可能会好一些。
优质的公司,久经市场考验,公开信息比较多。做为个人勤奋一些,就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得出的结论与主流的观点也不会相差太多。踩雷的机会也比较少。
如果便宜优先呢,当然股票质地差一些,会跌得更深,向上的弹性也更大一些。但是,做为个人投资者,怕的是踩雷,安全度会差一些。
当然还有另类的投资思路,那就是买最烂的票。其实真正退市的票,并不太多。许多公司烂到极处,最终还是救回来的。
这种公司如臭豆腐,闻着奇臭无比,吃起来还是有味道的。

 

七、

世界是分层的。

社会也是分层的。

股票的好与坏也是分层的。

当我们认为一个股票很便宜,准备去投入的时候,我们一定认为它是好的。

它是哪个层面的好?

股价下边,

第一层是业绩。

第二层是行业。

第三层是经济。

第四层政治。

第五层是历史进程。

我们讲的性价比,其实就是一个背离。

第一层的背离是股价与业绩的背离。

股价向下,业绩向上。

这么好的业绩,估值怎么可能这么低?现在进去,明年的业绩出来,估值哪怕不提升,也能赚到业绩。

这是第一层,杀估值。

我们看到的是业绩支撑。

 

估值杀完之后,再往下一层是杀业绩。

估值便宜之后,投资者突然发现,业绩的地面已经发生塌陷。

原来是行业不行了。

这一层叫做杀业绩。

业绩,估值杀完,我们还要看行业能不能撑得住。

总之,这一层下来,下边的基础动的越深,杀得就会越狠。

投资者要找到逻辑支撑在哪一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当下
后一篇:切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