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
(2018-04-28 14:06:15)商业模式
投资要以商业模式的分析为中心。
往上分析,企业为什么会选用这种商业模式。
往下分析,这种商业模式有哪些路径,哪些点最为关键。
持续地跟踪这些点。
一、商业模式很重要
为什么商业模式最重要?
难道管理层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产品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护城河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营销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增长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外在环境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负债就不重要了?难道企业的供应链就不重要了?
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反驳,复杂的事情,并不能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投资是一件复杂的事。
前边的反驳,当然有道理。
一个人取得成就很难。
需要能力、聪明、坚毅、勇气、运气等等综合因素。但要毁掉一个人,只需要一场小小的意外。
所以,以上的反驳当然有道理,企业的产品,护城河,营销,管理层,外部环境这些,任何一个出错,都可能导致企业万劫不复。我们在现实当中,也都可以找到例子来佐证。
那为什么还要说商业模式最重要?
因为如果我们如果按照管理层,产品,护城河,营销,增长,外部环境,负债,供应链这样分析下去,到最后是一头雾水。因为这些分析的点,是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的东西,非常杂乱。分析到后面,我们会发现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论----错的结论也比没有结论要好。这些不同维不同角度的东西,有的看多,有的看空,会让投资者无所适从。结果就是屁股决定脑袋,想看多的时候,就选择看多的证据;想看空的时候,就选择看空的证据。
所以,我们看有些人的争论就很无语,两个人说的东西虽然有关联,但完完全全是两个维度两个层面的东西。争得后边,脸红脖子粗,倒是变成了意气之争。
这也是我越来越不愿意同人争论的原因,争论探讨的目的是找到事情真相,但如果不能事先划出一个范围来,争论的过程就是把一件事说成了两件事,再说成了三件事。争到后边,就不知道在争什么了。
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立足点,把这些因素有机的联合起来,每一件事的发生,我们都能够评断出这件事对整个企业有何影响,从而得出一个明晰的结论。
(事实上,囿于我们商业知识和结构的匮乏,这个明晰的结论也未必正确,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可以努力的方向)
这个立足点,就是商业模式。
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分析企业的一般过程。
第一层的看价格。
进一步的看业绩。
再深入的会看公司的业务布局。
如果我们再深入,就会到企业的核心,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再往下分析呢,就是企业所处于行业。
再往下分析就是产业的变迁。
再往下分析就是政经分析,人口分析等等更宏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选择商业模式为核心,而不是再更深入一层?
因为层次越深,时间越长。
到了产业变迁这一步,就有可能是十年几十年的级别了。恐怕多数人也没有这个耐心了。
商业模式,通俗地来说,就是企业是怎么赚钱的。
我们怎么进入到商业模式?
(一)
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发现股价红红绿绿,或澍湃如海上巨浪,或平静如门前小溪。但细究起来,无非是涨跌平三种方向而已。
所以技术分析者有云,价格包容消化一切。无论股价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到了市场上,无非是涨跌平而已。
既然价格包容消化一切,既然大家还是要靠股价赚钱,那我们就把握好股价的波动规律就可以了。
但是技术分析易学难精,其中虽不乏高手,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往往是解释过去头头是道,展望未来拔剑茫然。
用来点评则易,用来赚钱则难。
(从不否定技术分析的价值,也确实有人按这种方法赚到了钱,而且是赚到了大钱。在这里再罗嗦一下本人的观点:无论是人生还是投资,所谓正确的路,无非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并不是非此此彼,一道兴而众道废。其他路照样也是路,照样有人在走。以后文中,所有所谓正确错误,均是这个意思)
(二)
既然仅看股价,很难找到规律,我们可以再往下深挖一层。此时我们看到了业绩
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业绩只要持续的上涨,股价总会表现出来的。
近期的市场特别明显,正逢一季报公布的时期。增速不及市场预期,甚至不超过市场预期的票,都没有很好的表现或者出现调整。
现在的市场,叫做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市场的反映速度已非报纸时代所能比。当天晚上出了报表,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了。再在各种论坛、群里进行热烈的讨论,还没有到开盘,多空之间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交锋。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市场已经越来越聪明,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更多的聪明人士专业人士加入了市场。这些人的反应速度特别快,不会像过去那样,市场长期的漠视企业业绩的变化。
(三)
看到业绩这一层,虽然有进步,但是还不够。打开F10,你看到的别人也可以看到。当然,就我个人所见,就这简单的一步,也是有许多人不看的。
我们再往下一层,就看到了企业的业务布局。
企业的业绩是怎么来的。
企业的收入是来源于产品还是服务?
企业未来还将拓展那些产品?
企业的渠道增长如何。还有没有空间,未来如何计划?
企业产能如何增长,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品牌如何打造,能不能成为消费者需要的?
企业如何降低成本?企业的供应链怎么样优化?
企业的研发如何?
等等,这一步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研究,企业是如何赚钱的。
这一步,将难倒更多的人。因为这一步,需要了解商业的本质,需要综合能力,将这么多的点聚合在一起进行权衡。
我们常常说,没有完美的企业就是如此。
每一个点可能是利好也可能是利空。
这个时候,只看一个点就没有用了。一个公司它品牌好,可是它行业增速慢呀。一个公司行业增速快,可是空间小呀。一个行业空间小,可是它可拓展空间大呀(有些行业下游客户比较大,一个隐性冠军的公司,可以横向拓展行业,扩大客单价,扩大空间)。一个行业空间大,可是竞争激烈呀。一个行业竞争激烈,可是这家公司品牌好呀。
这一步,许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紧紧抓住某一个点不放。最常用的就是句子就是:你说的这家某某方面都可以,可是某方面不行呀。
投资人就要在这么多条件当中,这么多好的差条件当中,做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这个结论如何做出呢?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顺着这些点往下深挖。比如说渠道,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传统线下B2C,新兴线上B2C,大宗B2B渠道等。然后看它的空间,看它的执行,看它的计划。
比如品牌,我们看它是如何建立,如何维护,如何定位,在哪个媒体投放,请的是什么代言人,是不是更好接触了目标群体,是不是与营销目标相配合。
在我们把每个点深挖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够去推测结果。
(这一步的难点在于,投资人相关行业经验的缺乏。看股价的时候,感觉股票都是一样的,看到这一步,就会发现,有许多行业是很难理解的)
这些个维度,它可不是由树木组成森林,简单地加在一起。不是说,一二三四列出来,全部好结论就好,全部差结论也差。也不是一二三四进行论分,好的多结论就好,差得多结论就差。
这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四)
那么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商业模式,而不是另一种商业模式呢?这自然不是灵机一动结果。而是根据产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的特点,自身的竞争优势来选择的。
所以,每一种商业模式,它的关键点都不会相同。
企业粗看下去,无非是品牌,渠道,产能这些,但是,每个行业的关键点不同。每个行业当中的企业关键点又不同。
行业有不同,行业当中又有产业链的位置的差别,同一产业链当中又有竞争优势的差别。
我们经常会说,有些企业比较苦逼,有些企业躺着赚钱。
明白了这些差别之后,才会明白,不同的企业所观测的点也不同。
有的企业的关键点在研发。有的企业关键点在营销。有的企业关键点在产能。有的企业关键点在供应链。
找不到正确的点,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找到企业的商业模式,要找这种商业模式最重要的点,然后盯死这几个重要的点。
这也是一个搭出分析的框架。知道哪些是主干,哪些是细枝末节。
有的企业成长,就是靠资源涨价。我们就盯坚资源的价格。
有的企业成长,是靠渠道的扩张,我们就盯着渠道的数量。
有的企业成长,是靠产能的释放,我们就盯紧产能。
有的企业成长,靠优秀的研发,我们就盯紧研发进程。
那么,如何找到企业的商业模式呢?或者,我们如何判断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正确的呢?
这就需要我们再往深里分析,分析产业,分析政经环境,分析人口的变幻这些。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