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股权质押频繁暴雷,让许多人受伤不浅,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整理的一份投资负面清单,清单中列举了几条不可投资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大比例质押的公司,不投。其实这很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强烈的利益动机,股价总是高估的,不符合我将风险防范置于盈利获取之前的保守理念。
大概六七年前,在我踏入股票市场差不多三年时间后,身心疲惫、桑很累累,迫切求得内心的安宁。我意识到在这个市场中,要想赚钱,首先是不能亏本,要先为不败而后才能求胜。我开始拟了清单,提醒自己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碰了我是不会安心的。
首先是上市未满五年的公司,不投。在我们的现实国情中,为了上市对财务数据是百般粉饰,所以上市前的财务数据往往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盈利能力。五年是个考验期,如果上市五年以后还能保持上市前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绩效,那么我才会认可它的财务数据和记录。然而有大量的公司并不能满足这一条的考验,上市后很快就会露出原形。
第二是主业不稳或是频繁变更主业的公司,不投。这样的公司,就像个变形虫,没有连贯的主业,也没有连贯的历史,所以它们的历史数据也没有参考价值和分析价值,就是个虚无的壳子。
第三是盈利能力低下的公司,不投。一个公司真正的价值应该是能够为股东创造长期盈利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公司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基础。与此相对应,财务记录剧烈波动,或者近年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的公司,往往也预示着公司创造长期盈利的能力受损。
第四是信息披露质量低劣的公司,不投。有的公司年报信息充分详实完整,由此也可见公司管理人员勤勉尽责。而有的公司年报信息敷衍潦草,错漏百出,我甚至看到同行业公司年报抄袭的情况,这样的公司,这样的管理层,让人如何放心去投资?
当时列举了这么简单的几条,在此后的时间里,让我排除了更多地雷。几年之后,我又在后面加了几条。
第五是大股东和高管大量减持的公司,不投。减持的理由千奇百怪,我无法辨别。但是我们的股票市场现状和信用状况,我选择不去辨别,我要对自己的人民币负责,不想让它们成为别人改善生活的工具,毕竟还有不少的好公司值得去投资。
第六是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股权大量质押的公司,不投。因为存在强烈的利益动机,股价总是高估的。
现在,在这个清单上,我要再加第七条,那就是存在大量商誉的公司,不投。大量的商誉源自于收购,合理的收购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的收购交易,大笔大笔地毁灭了公司的价值,最终往往都是以几亿甚至几十亿金额的商誉减值收场。
近几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监管方式和水平有了很大地提升,每日阅读他们发出的关注函、问询函以及上市公司对这些函件的回复,是我必修功课,很有意思。恰好在昨日(2018年6月21日),奥飞动漫关注函回复公告中完整地描述了溢价收购—商誉挂账—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商誉减值的全过程,可谓股东价值毁灭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