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错觉

(2018-02-01 16:01:23)
标签:

杂谈

汉字听写和单词听写一直是孩子学习的弱项,让我很头疼。我感觉自己从来都不写错字,所以觉得这种低级错误一再发生不可思议。但是在某个下午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感觉其实是一个错觉,我真实的汉字听写水平也非常一般。之所以自我感觉良好,只不过是没有人指出来罢了,于是我就产生了这种自我服务偏见的心理错觉。很明显的例子是,有两个简单的字我一直写错,一个是纸字,我会在最后带上一点,一个是爬字,我都是写成瓜字旁,为什么会写成瓜字旁,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至于还有多少字我是写错的,看过的人或许都在默默发笑吧!

扯点心里错觉的问题。

就从自我归因错觉开始吧。当面对成绩时,我们主要归因为自身能力的原因,而当面对失败和不利时,会归因为环境不利的原因。然而如果我们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很难感觉到自我归因的问题的,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将人生中的问题顺人性地归因于外界环境归因于他人。当然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我觉得他迟早会发现自身的自我归因的问题。

出租车效应是我前几年发现的心理错觉。当我要打出租车的时候,我就发现远处的车基本都是空车,当我走到马路边的时候,发现来往的车辆基本都是带客的满车,而且很凑巧经常会有一二两空车从我身边开过。当我发现这个感觉之后,我认真地想过,确信这是我的心理错觉。之所以如此,是内心期待未能满足或者焦躁情绪的反映。

和此异曲同工的是电风扇错觉。我在办公室是不开空调的,夏天热不过就开电扇通风,熬着熬着一个夏天就过去了。我很早就发现,当我打开电风扇的时候,它摇头的方向十之八九都会朝着远离我的方向,然后再转回来朝向我吹,真的好像是故意气我似的,特别是在盛夏酷暑时节,我就干巴巴等等着这10秒钟。我确信这也是一个心理错觉,和出租车效应一样,是期待心理或者焦躁情绪的投射。

为什么会有这种外界外环境不利于自身的错觉产生呢?我们的位置、出租车空满状态、电扇摇头的方向都是独立的事件,所以出租车状态、电风扇摇头方向等各种情形出现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关键之处是我们的心理因素。当有利于我们的情形出现的时候,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该事件在总样本数据中默默地就被扣除了。但是当不利于我们的情形出现的时候,由于期待心理未得到满足,焦躁情绪升起,在意识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该事件就被牢牢地计入了总样本的数据中。久而久之,总样本数据中关于不利样本记忆的心理比重就会越来越高,就会产生出租车效应或者电风扇效应等心理错觉。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期待心理越强烈,结果往往就越失望。有的时候别人做好了十件事情,我们会觉得理所当然,然而当他做错了一件事情,我们就会留下深刻的影响,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几天玩微信游戏跳一跳,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控制错觉,类似于迷信感的心理错觉。在游戏中如果跳到下一个方块的正中央,就会加两分。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小人落在何处,取决于手按屏幕时间长短,而不是取决于其他什么因素。有段时间,我觉得如果将眼睛紧盯着下一个方块的正中央,就可以很干脆地落到下个方块的正中央,这完全是南辕北辙。这种做法就是一种迷信心理模式,一种控制错觉,将结果寄托在完全不相干的仪式中,或者寄托在完全错误的信念之中。就像一个赌徒将投色子的结果,寄托在大吼一声之中,寄托在摇晃几下之中,其实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然而我的这种仪式感完全是不由之主而产生的。

股票市场波动不定,参与者的心理错觉就特别多,其中最让我们迷醉的就是经常会感觉自己可以预测未来,并据此下注,这种错觉就是典型的控制错觉。我们觉得可以根据某种仪式,比如通过加大信息获取量,就可以预测未来,进而达到控制未来的目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臆想。未来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在此刻设定的。我们或许可以描述未来事件的某些特征,但是我们无法得知发生的时间。多少投资大师都在告诉世人同一个道理,他们无法预测股票市场的未来,也不会去预测股票市场的未来。

成本锚定效应强大而普遍,毕竟让我们忘掉已经支付出去的真金白银确实很难。尽管我写了不少关于锚定效应的文章,但是我还是经常落入成本锚定的行为定式之中,不由自主拿价格和成本去比较得出盈利。我想说这样的思维模式是一个好会计所应该具备的,但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回避这种思维方式,因为它会引导我们得出错误的投资结论。在投资中如果一定要运用锚定效应的话,就和内在价值进行锚定吧。克服成本锚定效应的法宝就是时刻保持清零思维。每次当我们考虑投资组合的时候,我们都要把我们的市值当成一张白纸,任由我们来重新描画,重新组合。我们要问自己,如果我们满手现金会买入什么?就这样,这就是清零思维,每次都是全新的起点和视角,这种方式极其有效。

近因效应也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定式,我们会对近期的事件在意识中赋于较高的权重,而对远期的事件赋于较低的权重。有时候我们头脑中的某个念头会突然抓住我们,这时候我们就做了直觉的俘虏,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看运气。当我们出现了强烈的冲动的时候,要三思而行,要等一等,要让激情消退,让子弹再飞一会。这个做法可以避免我们使用纯粹直觉式的思维,让理性发挥应有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