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读(三)、投资理念中的其他问题
(2011-11-03 16:12:29)
标签:
财经股利投资组合 |
五、如何获取上市公司的信息
对于这个问题,每人都有其法,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的大路是广泛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比、推理等方法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
阅读。大量阅读公司的年度报告和其他公开信息。在面对一个治理良好的上市公司时,成熟的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其公开披露的信息做出良好的投资决策。一个治理良好的公司,必须要做到完整而公平的披露,所有重要事项应同时向所有股东披露,不应该做选择性的披露。以银行业为例,有些公司其年报和半年报信息披露之详细、完整甚至达到事无巨细让人厌烦的程度,同时另一些公司却习惯于草草了事,粗制滥造,语焉不详,让人摸不到头脑。完整公平的披露既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公司对所有股东的责任。如果能认真地阅读招商银行数年的财务报告,我相信就是对银行业没有任何常识的人,大概也能从中学习到大量银行运行管理的知识,例如资产配置、负债结构、风险控制、贷款结构、利息差的计算过程、资本充足率、甚至核心资本的抵扣项目等等。如果对银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一点同业公司信息对比,判断招商银行的同业相对竞争力,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多读一点专业的报纸杂志,少读一点券商研究报告。《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是不错的报纸,投资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在这里都有讨论,还可以时不时地看到极具启发性高水平的文章。两份报纸中感觉上海证券报层次更高一些,而且具备全球性的视野。而券商报告受立场的影响,常沦为利益中人,所以绝大多数的券商报告的可信度是要打深深的问号。
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之后,高下立判。以煤炭行业为例,任何一个煤炭上市公司都会知道自己的储量数据,对于资源型的公司而言,储量是决定公司价值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么重要的数据,是不是要对所有的股东披露?可是我们的A股煤炭公司中又有几个披露的自身的煤炭的储量,目前为此,我知道的仅有中国神华而已(AH公司)。对比之后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下当然是一目了然了(这一观点可以推广到所有的资源性的公司)。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同时参考另外四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人均薪酬、资产负债率、FCF/净利润和折旧/原值。同样的ROE水平,人均薪酬是别人的一半,或者资产负债率比别人高出20个百分点,或者折旧/原值比别人低2个百分点,那实际盈利能力肯定要弱于别人,当然是别人更有价值了。如果长期的平均FCF/净利润水平要比别人高出20个百分点,那实际的盈利质量当然要强于别人,当然是自己更有价值了。很多公司其实只要在合理的项目下作简单的对比即可做出明确的投资决定。
推理。推理是分析和创造的过程,从阅读公司的基本材料到做出投资决定,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过程。行文至此,刚好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片中国证券报的文章,摘录如下:
国内住房总价值超出GDP近两倍 城市居民需22年才能买一套房
目前,不少人都在谈论买一套房要花去几代人的心血。那么,目前全国住房总计到底值多少钱?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住房总价值可能超过90万亿元,也就是超出GDP近200%。而城市居民需要花掉近22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7.1平方米,而当年的城市人口约为5.77亿人,由此可以推算2006年城市住宅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56.37亿平方米。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两年累计的住房销售数据分别为7.62亿平方米和6.21亿平方米,今年累计销售4.94亿平方米。因此,到目前为止,城市住宅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75.14亿平方米。
再来看目前的房价水平,今年以来,住房累计销售额2.35万亿元,除以今年累计销售面积4.94亿平方米,全国平均房价约为4754元/平米。2008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21亿平方米,销售金额为2.4亿元,销售单价3870元。按年头和年尾的均值计算,全国住宅每平米价格为4312元。结合前面所计算出来的城市住宅总建筑面积175.14亿平方米,可以得出全国城市住房总价值约为75.5万亿元。
再来看农村。农村房产较少流动,比较难以估算,而且各地贫富差距较大,所以对房子的估价也有很大差别。以中部城市农村为计算依据,根据草根调查,中部农村住宅造价大多在700-800元/平方米。而从2007年的全国统计年鉴来看,2006年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0.65平方米,而当时农村人口约为7.37亿,则当时农村住宅总建筑面积约为226亿平方米。从历年的数据和惯例来看,由于农村住宅多是在面积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拆旧翻新,因此假定近三年农村住宅仅上浮1%,则目前的农村住宅总建筑面积约为228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重置成本700元计算,目前农村住宅总价值为15.98万亿元,再加上城市的75.98万亿元,目前全国住宅总价值约为91.48万亿元。而目前我国的GDP累计值约为31.4万亿元。全国住宅总价值超出GDP近2倍。(记者贺辉红)(来源:中国证券报2009年9月15日)
这样的文章随处可见,在此也不是讨论这篇文章水平的高下(注:作者未披露22年的前提和过程,不能不说是未尽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充满了推理,从公开信息出发,加上合乎常理的假设,得出高一层次的明确结论,这就是推理。整个过程除了独创性的思考外,没有什么高深和神秘莫测的成分。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很多专业投资团队都会搞上市公司调研,甚至达到了热衷的程度,这需要人力财力的支持,效果如何,本人没有搞过,不敢妄言。从我自身的工作经历和感受而言,我认为持续的信息披露的效果肯定要高于实地调研,当然对于刻意欺骗股东的公司除外。找到这样的公司投资而不能识别,怨不得别人,只能自我检讨。
和别人面对面交流往往会产生灵感,特别是和高手切磋,更能提升自己的水平,可惜的是,市场上优秀的公司少,生活中真正的高手少,那都是稀缺资源啊。
那么从何处取得公司的相关信息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
1、指定信息披露网站
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
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
港交所披露易(http://www.hkexnews.hk)
除了上市公司的所有的公告外,还可以找到其它的相关信息,例如当日总市值、当日市盈率等、研究报告等。
2、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提供投资所需的全方位的线索,对于投资理念所涉及的所有问题均有全方位的讨论。特别是上海证券报,极具全球视野,值得读。
3、综合性数据和研究网站
百度财经股票频道(http://finance.baidu.com)。提供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公司各年度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使用非常方便。(已改版了,一塌糊涂。2011年11月3日)
和讯财经债券频道(http://bond.money.hexun.com)。提供自2007年10月22日后每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情况,可以按照项目排序,使用非常方便。(中债信息网更准确更系统更全面。2011年11月3日)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http://www.csindex.com.cn)。提供中证公司编制的各种指数的信息,包括估值情况、成分股构成、编制规则和研究报告等。
清华金融数据研究数据库(http://terminal.chinaef.com/index.action),信息包罗万象。(已变成了收费网站了,不过我觉的是应该的,好东西就要收费。2011年11月3日)
4、其它信息渠道。
六、关于股利问题
在股利问题上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较矛盾。我希望投资的公司能发放一定比例(但不是高比例)的股利,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因素(B股没有此问题),发放股利会立即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但发放股利会提供现金来源,从一定程度上补充投资现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尽管不能解决太大的问题。如果我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供应,那我实际上对是否发放股息是很无所谓的。
定期发放股利的公司可能对股票价格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纯粹直觉,未做实证研究),特别是在市场总体大跌的时候,历史上平均的股利率(注:指每股股利/当前市价)高于比较基准较大程度的股票,本身就是投资价值和安全性的一种象征。据统计在2008年10月份,沪深300的股利率已经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继续持有现金已经是不合理的选择了,当时很多股票的股利率远远超过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例如江铃汽车A股和B股的股利率分别为4.65%(税后为4.19%)和10.65%,而当时的到期国债收益率仅为3.25%,投资江铃汽车特别是B股具有很大的安全边际,在随后10个月内江铃汽车A股和B股分别上涨了217%和228%,而同期沪深300上涨109%。在特定的情况下,股利价值支撑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上面的例子就是充分的证明。
七、构建和管理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实际上大范围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公司一样,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每张资产负债表的借方就是一个资产组合(投资组合),这里讨论的投资组合范围很窄,仅指股票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在投资生活中无处不在。两只以上的股票即构成投资组合,我们每天关注的各种指数实际上都是特定的投资组合。如沪深300指数就是以300只成分股组成的投资组合,上证50指数就是以50只成分股组成的投资组合。
可以使用整体观念来管理投资组合,即将组合中所有的股票看成是一个大的公司,并以此来计算其历史绩效、盈利能力、估值情况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组合总市值=∑(单个股票股数×股价)
组合净资产=∑(单个股票股数×每股净资产)
组合净利润=∑(单个股票股数×每股净利润)
组合ROE=组合净利润/组合净资产
组合PB=组合总市值/组合净资产
组合PE=组合总市值/组合净利润
组合安全边际=(组合市价收益率-国债到期收益率)/组合市价收益率
(注:组合市价收益率=1/组合市盈率)
各指数的估值数据在相关的网站均有披露,可以直接引用。指数的历史绩效水平以及盈利能力数据在各类研究文章中也能经常看到,根据上面的各项数据,同样可以估算指数的估值水平高低。
组合里要放多少只股票才合适呢?这取决于管理能力,我认为倒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要确保入选的每只股票基本面优良且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那么这个组合取得良好业绩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吧。
千万不要让投资变成生活的负担和精神的压力,不要过分关注组合的市值波动,随它去吧,它会自己成长的。
如何看待投资组合波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种是负担式的生活方式。选择这种方式的人,放不下市值的波动,浮沉于茫茫股海,患得患失,心中尽是无尽的牵挂。这种人把股票看成了一张随时准备交易的有价证券,却往往看不到股票背后所代表的真实含义。股票,是企业的一份所有权。拥有优秀企业的股票,就意味着你拥有了优秀的团队、杰出的管理等等美好事物的一部分。
一种是享受式的生活方式。有耐心的人最终应该会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从而使得其转变成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在写这段文字的前10分钟,我正在阅读司马辽太郎的《宫本武藏》,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我的投资组合在2008年为我创造了18.88%的净资产收益率,非常不错也很吉利。在这个8天的国庆长假中,一群素未谋面的人,在兢兢业业管理着一群优秀的企业,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竟然也有我的一份,尽管只是小小的一份。想到这些优秀的企业在创造属于我的利润的时候,我正在轻松的享受司马辽太郎的文字之美和《宫本武藏》禅剑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感觉难道不好吗?这难道不是在享受生活的吗?又何必自寻烦恼,尽是牵挂市值的波动呢?
这里说一点《宫本武藏》。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武术家,他生于380多年前,终年62岁,一生经历60余战,未尝败绩。除了武术外,武藏对于禅悟、绘画、雕刻等技艺也有很深的造诣。武藏心思缜密,性格严谨,每战前必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对手的信息,故其能做到知己知彼,每战必胜。武藏的另一个成就在于他把禅悟、兵法融合于武术之中,创造出剑禅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使武藏脱离了武士的层次,具有浓厚的哲学家气质。
在《宫本武藏》中,下面这段文字令我感受颇深:
武藏在京都修禅时说道:“自己发明了一种技法或悟出一种道理时,心中十分惊喜。但仔细思考便会发现,这些其实先人早已道破。”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直接引用先人的发现呢,为何还要自己绞尽脑汁呢?我想很多事情可以的直接引用先人的成果,否则学习还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些事情,在未发现之前你根本就不能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根本就无法参照先人的发现。你必须要自己悟透玄关,方能上升到新的境界,获得内心的体悟。这些事情,自己悟不透,对先人的发现是不可能获得内心认可的。纵有机缘相遇,也会形同陌路。为什么费尽心思千万次寻觅的东西,他人早已为你指明,却多次擦身而过不知觉呢?又有谁能告诉我,从迷到悟到底有多远?为何那么辛苦得到之后,又觉得如此平淡无奇?
八、结语
经过了无数次的思考,我渐渐相信:基本面分析和投资理念毫无疑问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让他们持久发挥作用的是信念和耐心。“投资环境的变化沧海桑田,犹如地震一般不可预期”,在投资历程中,有太多的事情引诱你背叛自己的理念。唯有对自己执坚定信念者,才不会迷失自我,并成为内心理念的最终捍卫者。“新的机会必将出现,尽管我们不知道将在何时何地”。等待是寂寞的,耐心的人必将在其中收获投资之道。
2009年11月2日
附表一:中国证券市场上证指数6次涨跌周期
点位范围 |
起点 |
终点 |
时间段 |
涨跌幅度 |
100-1429-386 |
1990年12月19日 |
1992年11月17日 |
23个月 |
上涨1329% 下跌73% |
386-1558-325 |
1992年11月17日 |
1994年7月29日 |
21个月 |
上涨303% 下跌79% |
325-1052-512 |
1994年7月29日 |
1996年1月19日 |
18个月 |
上涨223% 下跌51% |
512-1510-1047 |
1996年1月19 |
1999年5月18日 |
41个月 |
上涨195% 下跌31% |
1047-2245-998 |
1999年5月18日 |
2005年6月6 |
73个月 |
上涨114% 下跌56% |
998-6124-1664 |
2005年6月6日 |
2008年11月1日 |
41个月 |
上涨514% 下跌73% |
1664-3478-?? |
2008年11月1日 |
?? |
?? |
上涨109% 下跌??% |
(注:本文是投资日记1-4的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