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

(2013-04-18 14:48:19)
标签:

商务印书馆

学术出版中心

哲社编辑室

文化

杂谈

分类: 新书快递

http://s11/bmiddle/8390063btda9cfe5e94ea&690

[] 维克多·特纳

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

商务印书馆出版

 

 

非洲大陆是近代人类学的重要田野,英国人类学的牛津学派和曼彻斯特学派都曾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埃文思—普理查德的《努尔人》是对南苏丹地区努尔部落的系统研究(1940年出版),与努尔人临近的赞德人也是他研究的重要对象,1937年出版了《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沿着人类学家的足迹,我们往中南部非洲前进,则来到了恩登布人(Ndembu)的领地,在今天赞比亚的西北部。在这里,著名的人类学家,曼彻斯特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后来集结成《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一书。“特纳在书中对恩登布人的仪式、象征意义系统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论述与剖析。在学界,该书被誉为二战后最具开拓性、影响力的民族志之一。”

特纳1920年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1949年大学毕业之后,师从格拉克曼(Gluckman),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特纳对恩登布人的研究始自他在罗得斯—利文斯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的工作。本书是他关于恩登布人研究的集合,第一部分的五篇文章是民族志的资料,第二部分的五篇文章是一些相关的记叙。按照特纳自己的说法,第一部分是对“象征和巫术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到地方斗争的背景,仪式也免不了受此操控。第二部分是对仪式本身的过程所做的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他此前并未发表过的一些文章。

特纳的仪式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关注仪式过程的象征符号”,而这是自语言学以来,结构主义在人类学中的重要传统,其萌芽在涂尔干和莫斯那里就已经有极大的发展。象征既与人们的思维相连,又与可观察的世界相关。其次,特纳指出仪式不是孤单的一个事件,它与文化整体不可分割,例如神话、信仰,社会的继嗣原则,人们与群体的相互关联等等。不同的符号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支配性的符号,它们确定了社会中的一类原则。另外,仪式的研究过程渗透着“结构与反结构”、“诗性与科学”的关系,象征的两个极端,“理念极”、“感觉极”,前者是秩序和价值,后者唤起的是人们的自然感受和欲望。特纳的象征理论其独创的概念是“社会戏剧”和“公共域”。在对恩登布人的研究中,社会戏剧分为破裂、转折、调整行为、重新整合等四个阶段,而用公共域说明结构和非结构这种“模棱两可的界域”。(王建民:《象征之林》序言)

如果更好地了解这部著作,可以结合特纳关于恩登布人的另一项研究《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年出版),在本书里,特纳聚焦于恩登布人的村落生活,详细分析了他们的家庭结构和亲属关系,以及家庭之外的其他群体组织,例如母系继嗣和从夫居住等。恩登布人的村庄以母系男性成员为中心,“不管是整个村庄还是个体或家庭,恩登布人的流动性都很高。……我们于是看到了这样一个社会:一个个村庄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迁移,迁移很频繁,村庄经常分裂,甚至随着时光的流逝散成碎片。个体在这些流动的村子里持续地循环居住”。这都跟我们的经历有极大的不同,它不仅吸引了人类学家的目光,也激发了众多读者的兴趣。

 

本书目录:

绪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恩登布人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第二章 恩登布人的仪式象征体系、道德和社会结构

第三章 恩登布人仪式中的颜色分类:原始分类的一个问题

第四章 模棱两可:通过仪式中的阈限阶段

第五章 巫术和妖术:分类学对动力学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大黄蜂穆乔纳:宗教信仰的阐释者

第七章 穆坎达:割礼仪式

第八章 恩登布人狩猎仪式中的象征主题

第九章 隆达医学与疾病治疗

第十章 一位恩登布巫医的隆达医学

索引

译后记

 

 

(供稿 ZS-WW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