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英] A.F.查尔莫斯 著 鲁旭东 译
(2013-04-16 11:41:51)
标签:
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哲社编辑室文化杂谈 |
分类: 转载 |
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版 2013年3月 第4次印刷 312页 20.00元
转帖 王雪源 网友网文一篇
解读《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哲学流派述评
作者:王雪源
摘要:《科学究竟是什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书中介绍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形成了20世纪科学哲学的八大流派,进而对这些流派的现状及未来进行的述评,试图提出科学哲学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哲学流派 述评
在现代文明中,科学深刻的影响着当今社会,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科学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权威。但是对于什么是科学,人们未必说的清楚。这个问题不仅让一般人感到困惑,而且对于学界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哲学家试图找出答案,结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仅《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就给出了多种回答,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科学哲学研究现状。
一、关于科学的内涵
查尔默斯在回答科学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介绍了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的科学思想,总共约八大流派,它们是逻辑经验主义流派、否证主义流派、范式流派、无政府主义流派、贝叶斯流派、方法论流派、新实验主义流派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流派等。这八种流派的学者都从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与把握,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命题的解读,可谓是各具千秋。
逻辑经验主义流派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这是一种常识科学观,这种科学观强调主动实践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否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是可否正的;科学理论是推测性的和暂时的猜想和猜测,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科学不涉及归纳推理。范式流派是一种结构理论,认为科学是一种理论框架,科学研究和论证是在这些框架中进行的,强调科学进步的革命性,也就是一种理论结构代替另一种理论结构,强调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特征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结构理论的发展,拉卡托斯用研究纲领的概念取代了库恩的范式,这种纲领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科学。无政府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需要充分的个人自由,不受任何约束。方法论流派认为科学就是遵循一种不断变革的方法进行的一种研究。贝叶斯流派因贝叶斯概率定理而得名,贝叶斯定理是一种根据新的证据来描述概率将如何变化的定理。新实验主义流派寻求从实验而非从观察中为科学寻找一个相对可靠的基础,认为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可以不依赖大规模和高层次的理论,试图把实验知识与理论知识区分开,认为科学进步就是实验知识的积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流派的关键分歧在于是否应该不加限制的把科学理论理解为真理的候选者。以上是20世纪八个主要科学哲学流派的学术主张,同时关于科学是什么的哲学解读现状也基本明晰了。仔细思考之余,会发现各个学术流派的主张并不是那么完美,而是存在着很多疑点的。
二、关于内涵的批判
西方学者关于科学是什么的各自主张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事实上,正如查尔默斯分析的那样,这些主张是存在很多不足的。
(一)关于八大流派的深度解析
2.三大主义的科学观。在此把否证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新实验主义放在一起,称之为三大主义科学观。否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是可否证的,它的优点在于避开了科学常识观遇到的归纳论证的麻烦,但却逃脱不了理论本身的逻辑二难情景,既然科学理论是可以否正的,那么否证主义是科学理论,也就是可否证的了,既然可以否证,其价值又何在呢?另外否证主义的划界标准存在不适当性,与科学史也是不尽相符的。无政府主义主要强调的是科学的充分自由,不受任何约束,其实不然,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社会、个人都对科学非常清楚,特别是大型的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群体集思广益,有科学管理者,有执行者,有在科研一线工作的研究者,这些需要科研群体遵循共同的规则,朝向共同的目标,才能保证科学的发展进步。试想如果个人充分自由,群体科研怎样进行呢?新实验主义片面强调从实验中得来的科学知识,与理论知识进行区分,其实实验不依赖理论的程度,并非像新实验主义者声称的那样大。况且,理论也是有某种重要生命的。三大主义科学观虽然对科学进行了独到的见解,但是并不完美和具有普遍性。
3.四大主义以外的科学观。四大主义以外的科学观就是结构主义流派、贝叶斯流派、方法论流派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流派。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结构理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范式和纲领,但是也有诸多不足,有人指责库恩提倡一种“相对主义”科学进步观,库恩提出了这样一种对进步的说明:一个范式是否比它挑战的另一个范式更优越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和中立的答案,它要依作出判断的个人、群体或文化等等价值观而定。库恩试图使自己远离相对主义,他的这种解读却是明确的在倡导相对主义的立场,甚至被误解为是根本否认一种有关科学进步的合理标准。拉卡托斯的纲领研究的方法论过于宽泛,以至于可以与任何事物相协调,并没有给研究纲领的取舍提供标准。查尔默斯认为,把概率当作信念程度,似乎可以反驳波普尔的所有理论的概率必然为零的主张,但也会导致一系列不幸的后果。贝叶斯学派并不能回答相互竞争的理论的相对价值是什么,也无法解释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科学是进步的。方法论流派强调方法的变革,但是我认为这是我们认识科学的一种手段而已,它并不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都是强调了真理的认识途径,这也仅是我们接近真理的方法手段而已,也不是科学真理。
综上所述,关于什么是科学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进行的解析的,分析过后,我们发现各有优缺点,并不那么完美,究竟什么是科学?
三、关于科学的认识
读完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什么》之后,发现“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甚至可以说没有答案,难怪查尔默斯在文章结语时提到,令他担忧的是本书的回答是否构成了本书标题——科学究竟什么的答案。尽管没有定论,关于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命题,还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科学是没有统一概念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很难把握客观世界的,我们只能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客观对象,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仅仅是一种交流符号而已,就像“猪”这个词,人类创字之初让它代指猪这样一种动物,若让它代指狗这样一种动物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为了达到人类交流的目的而已。同样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概念用词也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普遍必然的理论主张可以代指人类的整个科学,科学也仅仅是一种交流符号而已,只不过是区别与非科学的名词而已,方便人类区别科学与非科学,达到知识交流的目的而已。科学本身的内容就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一词怎么可能包括了所有的科学内容呢,况且人类认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都是有限的,包括人类自身的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科学究竟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二)科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上,科学哲学很难形成关于科学的一个普遍的统一的主张,甚至是多余的!查尔默斯多次重申:不存在这样一种关于科学和科学方法的普遍主张,它适用于所有科学和科学发展的所有历史阶段。不过作者认为,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科学进行表征是可能的和有意义的,他在本书中就试图对从17世纪科学革命时代到现代的物理学进行表征。也就是说,虽然哲学家不能提供一个关于科学的普遍说明,但科学哲学家的观点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科学家们通常是很出色的,但在阐明那种进步由什么构成方面,他们并不是特别出色,阐述科学的本质和地位的工作仍要留给哲学家来完成。事实上,在我看来,没有科学哲学,科学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影响,没有从事科学一线工作的哲学家,怎么来完成上述任务呢,很值得怀疑。
(三)科学内涵是广泛统一的。关于什么是科学,尽管没有形而上学的普遍主张,但是还是可以对什么是科学进行一些界定的。实际上科学就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是一种有着自己历史发展逻辑的知识体系,尽管这种体系是一种接近客观实在的认识,但是目前为止,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也只有这种科学认识是科学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趋于真理性的认识,是需要一种方法、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和一种能力的,尽管这些方法、精神、思想和能力与科学认识是有区别的,但是当人类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对方法进行变革,发现进行科学认识需要一种良好的品质和思想意识,需要一种能力时,这些认识本身也就成为了科学认识,称之为获得知识的知识,是当之无愧的。所以说科学是一种涵义广泛的认知知识体系,它包括科学知识本身,还包括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精神、思想和能力等等。
四、关于中国科学哲学的设想
自接触科学哲学这个专业以来,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进行的研究多数是西方式的,很少见到我们自己对科学哲学的认识,即使是对各种流派的发挥式的理解与把握,都离不开西方这个字眼。试想,为什么不能有中国自己的科学哲学,为什么不能有中国人自己的主张,过去我们没有科学一词,我们的前辈叫格物致知啊!难道我们就没有自己关于格物致知的哲学论说吗?中国的文化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产生传统文化的土壤,认真学习中国的哲学史,特别是思想文化史,认真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在此基础上,假以时日,我们自己的“格物致知论说”就会产生了,而且还可以和西方科学哲学进行比较,加深我们对科学的立体认识,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专业力量。
(供稿人:ZS-G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