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托斯与《数学、科学和认识论》

标签:
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哲社编辑室文化 |
分类: 学术文章(与新书相关) |
http://s6/middle/8390063btca911225b235&690
著者:[匈]拉卡托斯
译者:林夏水 薛迪群 范建年
校者:范岱年 赵中立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ISBN:978-7-100-07163-5
页数:455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1
定价:¥32.00
目录
第一部分
数学哲学
第一章
无穷回归与数学基础
引言
1.制止科学中的无穷回归
2.通过数学的逻辑一平凡化制止无穷回归
3.通过平凡的元理论制止无穷回归
第二章
经验论在最近数学哲学中的复兴
引言
1.经验论和归纳法:数学哲学的新时尚吗?
2.拟经验理论与欧几里得理论
3.数学是拟经验的
4.数学的“潜在证伪者”
5.拟经验理论发展的停滞时期
第三章
柯西与连续统:非标准分析对数学史和数学哲学的意义
1.非标准分析对微积分史提出一种根本性的重新评价
2.柯西与一致收敛性问题
3.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4.莱布尼茨理论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5.柯西是罗宾孙的先驱者吗?
6.形而上学的对技术的
7.数学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数学证明究竟证明什么?
第五章
分析—综合的方法
1.分析—综合:欧几里得启发式方法的一个模式及其批判
(a)论及分析与综合的开场白
(b)分析—综合与启发式方法
(c)笛卡儿回路及其失败
(c1)这种回路既不是经验论的也不是唯理智论的,知识的来源是整个回路
(c2)回路中的归纳与演绎
(c3)帕普斯与笛卡儿之间的连续性
(c4)数学中的笛卡儿回路
(c5)笛卡儿回路的失败
2.分析—综合:反驳的失败尝试如何可能是启发式研究纲领的出发点
(a)拓扑学中的分析—综合并没有证明它企图证明的问题
(b)物理学中的分析—综合并没有说明它企图说明的东西
(c)希腊几何学中的帕普斯分析一综合
(d)[关于分析一综合的错误认识]
第二部分
批判的论文
第六章
评价科学理论的问题:三种方法
1.关于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问题的三个主要思想流派
(a)怀疑论
(b)分界主义
(c)精英论
2.精英论及有关的哲学观点
(a)精英论者赞成心理学主义和/或社会学主义
(b)精英论者赞成权力主义和历史决定论
(c)精英论者赞成实用主义
第七章
必然性、克尼阿勒和波普尔
1.本体论层次
2.认识论一方法论的层次
3.逻辑必然性和自然必然性的连续性
第八章
归纳逻辑问题中的变化
引言
1.经典经验论的两个主要问题:归纳证明和归纳方法
2.新经典经验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弱归纳证明
(确认度)
3.弱的和强的元理论命题
(a)卡尔纳普放弃杰弗里斯一凯恩斯公设有限制的实例确认对确认
(b)弱的元理论命题:没有理论的确认理论
(c)弱的和强的元理论的命题之合并
(d)弱的和强的元理论的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e)卡尔纳普的发现的逻辑
4.概率、证据支持、合理性信念和赌商
(a)证据支持度是概率吗?
(b)“理性信念度”是证据支持度或者它们是合理赌商吗?
(c)合理赌商是概率吗?
5.弱的元理论的命题的崩溃
(a)“语言的正确”和确认理论
(b)归纳判断的放弃
6.批判的经验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方法
(a)“可接受性1”
(b)“可接受性2”
(c)“可接受性3”
7.对预测的理论支持与对理论的(检验)证据支持
附录
论波普尔的关于确证度的三个注释
第九章
关于波普尔的编史学
关于“超证伪主义”的附录
第十章
反常与“判决性实验”(对格林鲍姆教授的反驳)
引言
1.在科学中不曾存在过判决性实验
2.格林鲍姆的判决性实验的不可能性和没有它们时评价科学成长的可能性
3.关于实际的劝告
4.科学的特征不是理性的信念而是命题的理性取代
第十一章
理解图尔敏
引言
1.关于评价科学理论的规范问题的三个思想流派
2.图尔敏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警察队”
3.图尔敏对黑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达尔文式的综合
4.结论
第三部分
科学与教育
第十二章
给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的一封信
第十三章
科学哲学的教学
第十四章
科学的社会责任
参考书目
拉卡托斯著作目录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http://s9/middle/8390063btca911356e7b8&690
拉卡托斯与《数学、科学和认识论》
转自 :爱教育 http://blog.sina.com.cn/hupander
早期着重于数学哲学的研究。他受波普尔的影响甚大,把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运用于数学哲学之中。他认为反驳在数学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猜想的提出不能保证没有反例出现,数学发展的过程则是一个以更深刻、更全面、更复杂的猜想代替原有较朴素的猜想的过程。他认为数学没有必然性的基础,数学公理的真理性难以保证,因而必须把数学看成是“准经验的”。
朴素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批判地继承了他称之为“朴素证伪主义”的波普尔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有独到见解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认为不仅一切理论是可错的,而且理论的经验基础也是可错的,任何个别理论既不能被经验证实,也不能象波普尔所说的那样可以被经验证伪。因此,拉卡托斯认为科学中的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不应是一个个孤立的理论,而应是在一个时期中由一系列理论有机构成的研究纲领。研究纲领以下列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①由最基本的理论构成的“硬核”。它不容经验反驳,如果遭到反驳,整个研究纲领就遭到反驳,放弃“硬核”就意味放弃了整个研究纲领。②围绕在硬核周围的许多辅助性假设构成了“保护带”,对保护带的调整、修改可消除研究纲领与经验事实的不一致。③不准放弃或修改研究纲领的硬核的原则──反面启发法。④丰富、完善和发展研究纲领的原则──正面启发法。
这一理论的先进之处
在于他形成了一个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研究纲领的成长。当研究纲领与某些事实不一致时,科学家不应急于抛弃纲领,而是通过调整辅助性假设消除反常;一个新的研究纲领内部也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同样需要通过调整,如果调整后经验内容增加,并提高了预见性,它就是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但是任何研究纲领都会退化,如果调整后经验内容减少或不能预见新的事实,那末它就是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新的进步的研究纲领不断取代陈旧的退化了的研究纲领的过程。拉卡托斯认为研究纲领的进步性是科学的划界标准。但他又认为一个研究纲领是否真正退化,人们往往只能在事后得知。
科学编史学
拉卡托斯力图创立一门新的更精致的科学编史学。他认为,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把科学史分为内部史和外部史。内部史是科学理论自身合理性发展的历史,外部史是各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对科学发展影响的历史。他指出,内部史对科学的合理性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外部史则起影响作用。但他认为一切科学史永远都是编造实例的哲学,都是无法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科学史。
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
Lakatos(1922-1974),匈牙利人,曾為盧卡奇指導的研究生。自稱早年深受黑格爾哲學影響;後期被Popper否證論之科學哲學影響,成為批判理性主義者,批判邏輯實證主義,但也不同意Popper的「樸素否證論」及其科學化界標準,而提出一種主張科學理論具有內在整體性結構的「精緻否證主義」或「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
貳、否證論的繼承與批判
一、數學:擬經驗的理論
二、對「樸素實證論」的批判
(一)成功的科學理論有許多是屬於「概率式理論」(probabilistic theories),以此來批判科學理論的核心是全稱命題的看法。
(二)由於經驗具有主觀性,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事實會有不同的觀察結果。所謂的「經驗的否證」,其實是因人而異,並無絕對的客觀標準。
(三)任何有關理論正確性的檢證都是有條件的,只要訴諸「輔助假設」,(auxiliary hypoththeses),即可把問題歸諸於其他因素,把反例消化,從而保護理論。
(四)任何理論都有與其相互聯繫的其他理論,構成此一理論的背景知識,經由適當地調整理論的背景知識,可以將任何理論從經驗的反駁中拯救出來。
參、精緻否證論
(一)硬核(hard core):「研究綱領」的基礎理論,是不受經驗檢驗的陳述和命題所形成的集合,是一組具有啟發力的形而上理論或是預設,如果遭到反駁和否定,整個「研究綱領」就會遭到動搖或徹底的否定。
(二)保護帶(protective belt):由許多「輔助假設」所構成,其功能為保護硬核,將經驗反駁的矛頭引向自身。
(三)反面啟示法(negative heuristic):又稱消極性誘導。是一種方法論上的禁止性規定,禁止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硬核,並要求科學家用自己的智慧去型塑硬核或發明一些輔助假設以形成保護帶。
(四)正面啟示法(positive heuristic):又稱為積極性誘導。是科學家預先想好的研究方向、方針和步驟,可以開展出一系列越來越複雜的的模型以模擬實在,而不用理睬實際存在的反例。
如果有一系列的理論,一個後續理論在前一個理論上添加一些輔助假設,便能消化與原來理論不一致的「異例」(anomaly);同時後續理論又能夠預測某些先前理論未能預見的「新奇事實」,則這種理論上的調整過程是「理論上的進步」(theoretically progressive)。如果一個理論在新奇的預測中,有一些能夠被經驗佐證(corroborated),則此一調整過程是「經驗上的進步」(empirically progressive)。
如果一個理論的調整在理論上與經驗上都是進步的,則此一調整過程為「進化的」,科學的;反之則為「退化的」。
Lakatos認為一個研究綱領,即使在進化時期,也常有一個或更多個對手與之競爭。對於科學的進步而言,「理論的多元論」比「理論的一元論」要好,即使是在Kuhn的常規科學時期,科學家也應當有批判的精神。不過批判的對象是「保護帶」,而非「硬核」。
在Lakatos的精緻否證主義觀點下,科學理論惟有具有下述特點時,才真正受到否證:
(一)新理論必須比舊理論具有更多的經驗內容。
(二)新理論能解釋比舊理論先前的成功,或者新理論的內容包含了舊理論中不可反駁的部分。
(三)新理論的經驗內容比舊理論多,並且能得到觀察或實驗的驗證。
此外,要淘汰一個退化的研究綱領,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原則:其一,不要急於淘汰剛處於萌芽狀態的研究綱領;其二,一個已經退化的研究綱領也可能獲得新生,而轉化為進步的研究綱領。Lakatos又認為,在研究的過程當中,並沒有所謂的「判決性的實驗」,這種認為實驗能夠立即判定研究綱領是否退化的觀點,Lakatos稱之為「即時理性」(instant rationality),並予以徹底的批判。
科學研究綱領的進化階段→退化階段→新的進化的科學研究綱領取代退化的研究綱領→新的科學研究綱領進化階段…(以下重新循環)。
Lakatos對於「科學/非科學」的劃界標準,和邏輯實證及Popper的否證論一樣,都是以經驗作為基礎,但不同之處在於Lakatos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此一問題,不認為有某種永恆不變的劃界標準,也不像Kuhn那樣,完全以科學社群的信念作為「科學」的劃界標準,而可以避免陷入心理主義的泥沼。
肆、科學史
吾人該如何評價科學方法論,Lakatos所提出的「後設方法論」是「編史研究綱領方法論」:將科學方法論視為編寫科學史的研究綱領。任何一種科學的方法論,都應當根據其對於科學史或科學實驗活動的貢獻大小來評估。
Lakatos將科學史區分為「內部史」與「外部史」,根據方法論的啟發,我們可以建立關於科學理性的理論。可以用方法論來對知識史進行「理性重建」(rational reconstruction);所編寫出來的科學史,就是「內部史」(internal history)。那些無法由任何一種方法論能夠加以合理化,而必須用社會心理因素(組織、宗教信仰、性別、階級意識等)來解釋的事件,就構成科學史的外部史。
如果有一種科學方法論能夠把科學史裡愈多事實包括進內部史裡,相對地縮小外部史的範圍,由此產生的科學史著作就是較好的科學史,隨著舊的方法論向新的方法論的移轉進步,內部史的疆界會逐步地入侵外部史的地盤。
(供稿人:ZS-G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