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休谟哲学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概况  周晓亮/文

(2012-08-03 12:17:45)
标签:

商务印书馆

学术出版中心

哲社编辑室

文化

分类: 转载

大卫·休谟(1711-1776)是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他的哲学观点曾对苏格兰常识学派的创始人托马斯·黎德、德国哲学家康德等人的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各种经验主义流派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休谟是一位著述丰富、涉猎广泛的多产作家,但就其哲学著作而言,主要是《人性论》和两个《研究》:《人类理智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

休谟从18岁起就立志从事哲学,从1732年,即他21岁时开始写作《人性论》,于1734年至1737年间在法国基本完成。1738年,休谟在伦敦与出版商约翰·努恩签定了出版该书第一二卷1000册的合同。17391月,《人性论》第一卷论知性和第二卷论情感匿名出版。第三卷论道德由另一出版商朗曼于174010月匿名出版。以上即为《人性论》的初版,它附有一个出版勘误表。休谟在世时,该书未再版。1817年《,人性论》以该版重印。

《人性论》出版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休谟悲伤地称它一出世就死去了。为了引起人们对该书的注意,他写了一本介绍《人性论》观点的小册子,名为《最近出版的题为〈人性论〉一书的概要》(An Abstract of A Book lately Published; entitled,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下简称《人性论概要》),于1740311日匿名发表,出版商是考伯特(C. Corbert ,该书第一版误印为Borbert,后改)。这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性论》一书的主要思想,由于它是作者本人的自我评价,因此对于研究休谟的《人性论》有重要价值。

人性论概要》发表后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竟然失传了,直至1938年,即它发表后近二百年,才被重新发现,由金尼斯J.M. Keynes)和斯拉发(P.Sraffa)编辑出版。由于该书是匿名发表的,关于休谟是否是该书的作者曾有争论。后经多方考证,认定该书确是休谟所撰,主要证据是休谟在174034日给F.哈奇森的信中曾提到这本书及其出版事宜。此外,在一本《人性论概要》上有休谟作过的亲笔修改。这本书装订在一本《人性论》第三卷后面,现存大英图书馆。这也是休谟是该书作者的有力证据。

休谟认为,《人性论》出世后的不幸,并不是因为内容不妥,而是因为论述不当,且出版过于匆忙。为了弥补《人性论》的缺陷,休谟对《人性论》的三卷分别做了改写。第一卷的改写《人类理智哲学论》(Philosophical Essays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出于1748年;第三卷的改写《道德原理研究》出于1751年;第二卷的改写《论情感》(Dissertation on the Passions)出于1757年。

《人类理智哲学论》于1750年和1751年作为第二版重印1751年版中,休谟对原文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1753年至1756年,休谟的四卷本《对若干问题的短论和论文集》(Essays and Treatises on Several Subjects下简称《论文集》)出版,其中未收入《人性论》,而将《人类理智哲学论》作为第三版重印,收入在《论文集》第二卷。1758年,该《论文集》出新版,将《人类理智哲学论》第一次改用现在的标题《人类理智研究》。此后《,论文集》多次重印,其中1777年重印本多为后来的编辑者所参照。《道德原理研究》于1753年收入在《论文集》第三卷,称第二版,以后随《论文集》多次重印。《论情感》则是1757年出版的《论文四篇》(Four Dissertations)中的一篇。

休谟在准备出版《人性论》时,听从友人劝告,为避免招来非议,去掉了原书中有关神迹的一节,后在出版《人类理智哲学论》时又将其收入。《人性论》出版后,由于它的怀疑主义倾向,曾遭到多方面的指责。由于休谟对文字之争抱着不关心的态度,一般不予辩驳,但是也有例外。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黎德和詹姆斯·贝蒂对他的批判,尤其是后者近乎于对人身的攻击,使休谟不能不有所表示。休谟于177510月为《论文集》第二卷写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公告,公告称:该卷中的主要原则和推理已经在此前出版的三卷本《人性论》中提到了。《人性论》由于出版太早而未获成功,本卷中的著作已经对《人性论》中的缺陷作了改正,然而有些人仍在极力攻击前一部著作,为此作者希望人们只把现在发表的这些着作看作表达了他的哲学情感和原则。这个公告是在休谟死后出版的《论文集》》1777年版上第一次发表的。

《人性论》和两个《研究》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在这些译本中有一本应当提到,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者或许会感兴趣。在《人性论》1817年重印之前,1790年由海因里希·雅各布(Heinrich Jacob)。翻译出版了德文本(Uber die Menschliche Nature)。康德一般认为,并没有读过《人性论》,有的认为,他只是从詹姆斯·贝蒂的著作《论真理的性质和不变性:反对诡辩和怀疑论》中了解到《人性论》的观点的,因为该书1772年已有德文本出版。人们认为,康德之被休谟从独断论的梦中唤醒,主要是读了《人类理智研究》,在康德的书房里就有该书1755年的德文本。

19世纪下半叶,休谟哲学著作的编辑出版又有了很大进展。1874年至1875年,托马斯·黑尔·格林(THGreen)和格罗斯(THGrose)编辑出版了《大卫·休谟的哲学著作集》(David HumeThe Philosophical Works)四卷本,收入了《人性论》和两个《研究》。格林为该版写了三百多页的序言,批判了休谟的怀疑论,成为格林新黑格尔主义思想的一部代表作。1888年,牛津大学学院的塞比-比格(LASelby-Bigge1860-1951)编辑出版了后来十分流行的《人性论》塞比-比格第一版。该版中,编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出色的词目索引,对于理解和研究《人性论》这部篇幅浩大、论证细致的巨著十分有用。

1894年,塞比-比格又根据《论文集》1777年版编辑出版了《人类理智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后简称《研究》),为塞比-比格第一版。该版略去了《人类理智研究》第十章关于神迹的一个长注,保留了休谟为《论文集》写的公告。该版的突出特点是编者写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序言,将《研究》同《人性论》作了比较,并列出了三个对照表,分别将《人性论》的章节同《研究》及《论情感》的章节作了对照,便于读者了解休谟对《人性论》的改写情况。1902年,《研究》的塞比-比格第二版出版,将第一版中略去的关于神迹的长注重新收入。此后,《研究》出过多种版本,乃至目不暇接。其中使用较多的有查尔斯·亨德尔(Charls. W. Hendel)编辑的《人类理智研究》(1955年)和《道德原理研究》(1957年);安东尼·福录(Antony Flew)编辑的《人类理智研究》(1962年);阿拉斯泰尔·麦克因太尔(Alasdai MacIntyre)编辑的《道德原理研究》(1965年)。不过,塞比-比格第二版是比较流行的版本,在我国所能看到的也主要是这个版本。

近六十多年来,休谟的许多手迹被发现、收集、整理和发表。1932年,格雷格(Greig)编辑出版了《大卫·休谟书信集》(The Lettersof David Hume)二卷本。1954年,克里班斯基(Klibansky)和莫斯纳(Mossner)编辑出版了《大卫·休谟新书信集》(The New Letters of David Hume)。此后,休谟的书信仍不断被发现出来。这些书信对于了解休谟的生平活动和哲学思想无疑是重要的参考材料。而对于休谟哲学原著的研究,有三件事应当特别提到。一件事是前面已经说过的1938年重新发表了休谟的《人性论概要》;第二件事是1967年发现了休谟于1745年匿名发表的《一位绅士给他在爱丁堡的朋友的一封信》(A Letter from a Gentleman to his Friend in Edinburg),由莫斯纳和普赖斯(Price)在《哲学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1968年第6期上发表。在信中,休谟反驳了指责他主张怀疑主义和非宗教观点的说法。该信是研究休谟思想的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材料;第三件事是休谟对其哲学著作进行加工和修改的手迹陆续被发现,其中包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英国大英图书馆发现的休谟对《人性论》和《人性论概要》的修改稿。这些修改有二百余处,大部分是微小的修改和润饰,但也有些改动很重要。

休谟大量手迹的发现以及二百多年来对休谟哲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在更准确、更可靠的基础上重新编辑和出版休谟的哲学著作成为可能。就此前提到的后来编辑的各种版本而言,据认为,《人性论》的塞比-比格第一版是比较好的,比较准确,错误很少。而《研究》的塞比-比格第一、二版则错误较多,甚至出现了将大段文字遗漏(如在第三章论观念的联想的末尾少了一大段关于哈奇森的论述)和将两个注释颠倒了(见该版第245页注释1和注释2)的情况。而收在格林和格罗斯编的《大卫·休谟哲学著作集》中的两个《研究》则比较准确,从词汇、标点、拼写、大小写等几方面都与《论文集》1777年版基本相符。

鉴于上述情况,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哲学教授尼迪奇(P.H.Niddtich,现已故)以塞比-比格版为基础,分别于1975年和1978年修订出版了《研究》塞比-比格第三版和《人性论》塞比-比格第二版。据编者称:在编辑过程中,该版的《人性论》严格对照了17391740年的原版,订正了一些错误,并参考了休谟的修改手稿。还根据1740年的原版补进了《人性论概要》一文。该版的《研究》不但对照了《论文集》1777年版,还对照了其它编者不知或未加重视的1772年版,改正了一些错误。编者还为该版增设了一个注解表,对于理解原著很有帮助。不足的是,编者未将上面所说的塞比-比格第一、二版中遗漏的文字补上,而只是在注解中提到了此事。不过,总的来说,尼迪奇修订的这两个版本是比较准确可靠的。而且已经有根据这两个版本的其它文字的译本出现了。

                           (本文原载于《哲学动态》,1992年,第一期。此处转载时略有修改

(供稿人:ZS-CDZ)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