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专家咨询会议发言
(2021-12-27 15:08:00)
标签:
杂谈 |
没有到过南京林业大学,但因常去南京,与陈(相雨)处、李那等多有联系。
农林史研究过去是不分家的,每家农史单位里都有一些林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今天参加专家咨询会议的倪根金教授是华南农史的领军人物,但他的标志性成果便是出版的《中国古代护林碑刻辑存》与发表在《中国史研究》(1996.2)上的《秦汉环境保护初探》。是农林高校的分设,剥离了农业史与林业史研究,弱化、分散了相应的研究力量。由于东(南农)、西(西农)、南(华农)、北(中农)几家专门农史机构尚存,在总体格局上没有受到重大影响。而林业史研究则面临着机构的重新设置、学(位)科点的重新申报,学术队伍的重新组建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林业史研究的深入和林史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些工作,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中心”,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国家林草局设置的高等级研究平台,建议南林不要把它只作为自己的事去干,而要有所担当、有所引领,并在全国林业史研究机构的设置、学(位)科点的申报,学术队伍的组建等方面有所推进。林业与农业一样,都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林业史研究,各自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着眼于一地一校,很难形成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的总体性成果。要着眼全国,在相关农林院校设置相应的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分中心,林草兼顾、合理布局、形成合力,推动林业史研究走向深入。
在此吁请农业部和林草局、各农业史和林业史研究机构联手推进农业与林业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联手推进农业史与林业史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联通工作;联手推进农林交叉(果树、花卉、茶、桑)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农林联手,庶几可以做出一些大课题、大成果。
过去的林业史研究,我们基于林业的生产与生活功用,在园林史、果树史、花卉史、蚕桑史与植树造林史方面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在的林业史研究,我们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起点上,更多地关注林草的生态环境保护、涵养、修复功能研究。这是林业史研究在新时代的发展大势,说给各位与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