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阳灵泉村:传统农耕文明的珍稀标本

(2021-11-30 09:32:06)
标签:

讲稿

来合阳前我心里还一直打鼓,过来干什么事,说什么话,思想上一点准备也没有。来到灵泉村一看,很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刚才和村干部说了,有点像我老家的样。大的黄土台原景观和我老家洛川相似城防设置、落布局、建筑特色几乎完全一样。我们村过去有个说法,一是财东”,就是老百姓比较富庶;另一个就是在外面干事的人多”,也就是有知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一些。从灵泉中存留的街巷、祠堂、院落、匾额看,气势格局一点都不差,同样显示出丰厚的经济文化底蕴。所以心情非常激动,一路上我们走着看着说了好多话。

村名灵泉,山命福山,这个村名山名,就把我思调动来了这就是们经常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命名上的体现。如说韩城的党家村这是村落的命名的初形态。某族徙居一地,往往以姓氏加上居地形貌命名村落,于是便有了张家畔、李家沟、高家峁等不同的村名。灵泉村实际上已经在村落的命名上升一种高层次了,已经把人们的一些主观愿加到入到村落命名里面去,而且这个地方确实有一些人杰地灵的意味阳我来过许多次,这个地方与关中其他县市相比确实不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是阳出的文化比其他地方党晴梵先生就是灵泉村人,知道了这个以后,我是带着一种仰视的态看待这个看似古朴的村落。党先生学问做得很大,字也写得很好,声名在文史界如雷贯耳民盟西北区的最高负责人,我也曾担任过学校盟副主委,没曾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自已的老前辈。所以这个村落的历史我们应该珍惜,在重视发掘既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党先生的事迹我们可以做出许多文章来而且这个村落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保护名单、加上毗邻的福山3A级景区等等有各级政府部门关注与重视,一定会把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这个事情做好,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是基于学科专业表达点自己的认识我有一个观点,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过去我们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传统村落逐渐变成稀缺性资源灵泉村2013年评为古村落的由于现代化冲击实际上在阳现在要找一个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也已经很即便是列入保护名单的泉村实际上已经加入了许多现代的要素我看有些墙体上贴了瓷砖、地面铺设了水泥,这些材料用来盖房子、硬化路面,在常人思维里肯定认为比原来的土石材质要好得多但是突然之间在一个古村落里面古街道里面出现了这样些东西,像一个正常的人脸上出现一块癍痕、贴了一片膏药,觉得很刺眼、很不舒服。对稀缺性资源的破坏,人们往往是在不经意中进行的,但一旦造成破坏则是不可逆转的。为啥我对灵泉村这么在意呢?因为我老家的古村落曾缘此而被完全毁弃。灵泉村的情况一样,随着大家逐渐搬向新居,古老的旧村愈显得空旷、残破、苍凉了但大致的格局与规模仍存。经民与两委干部商议认为旧村落已废弃,不如把它复垦还田反倒能有效增加农地经营面积。于是雇佣了很多台推土机,顷刻之间一个存续了几百年上千年的一个村落给平毁了。除了在重回儿时的梦境中或依稀留下些许印记外,一个生动鲜活的古村落就此永远消逝了。些传统村落现在看起来可能有些旧有些古老,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再过十、二十……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情况下,突然之间在这里看到这么一个村落,大家就会眼睛一亮,那时候就找到这种传统的东西了。所以我们从指导思想上把它视为稀缺性资源稀缺性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即使再重建一个灵泉村肯定不是文物了。这个东西它现在可能不我们的法眼,但是相信它随着时日的推进将来越来越有价值。物以稀为贵,熊猫如果像猪一样遍地走的话,不是珍稀性保护动物了。就是数量太少,太稀缺,结果成了国宝。我们现在可能对于古村落,尤其是还比较完整的村落,不要想这个东西马上能给我赚多少钱,是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珍标本。从这样一个角度上讲,我们关于这个村落的规划认识层次就提高了。尤其能基于赚钱的目的去做它,如果样很可能把这个村落糟蹋,这个一定要谨

第三这个村落我为啥感觉到非常亲切指导博士硕士曾经研究过关中农区的古寨堡,分析计算过古代农民为了保证他的生命生存安全,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我们经常说农业民族是比的民族,弱是比较委婉的说法,那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一个国家给自己打院墙,修了万里长城帝要建紫禁城护城河包括各级省都是这样子。具体到一个五口之家,一个小的四合院,也是一个封闭的体系由定居而形成的田地、房产乃不可移动之物,积累的金银、粮食、家具,只有通过筑高墙建深院来保证它的安全。所以农民世世代代为了保证他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付出的代价与成本有时候是很大的。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甚至比给国家交的给地主交的地租还要多,因为维护生命生存安全是第一位的。遇到土匪、窃贼生命与财产就都没有灵泉村几边都是沟,为啥把村落建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呢?因为它居高临下,有险可守,此筑,外边的人很难进这个村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业民族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建起的一个活标本灵泉村是这样子,新疆的交河古城也是这样子,它就是两条河中间一个梁上建起的古城,藉此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另外一个这个村子除了有城有寨,城日常生活,遇到非常状况就逃离村落到寨中躲避风险。一个村有城寨子,还有地下通道,几乎构成了立体的全方位防御体系。我的一个研究生,专门做过韩城的古寨堡研究,咱们这个寨堡是土的,还有烧砖修的更为坚固一些但是凿石烧砖的投资投劳成本更大。学生把这个论文做完,自己感说农业民族要保障自已的生命与生存安全,还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一篇文章里面写过,中国传统农民在保障自己的生命与生存安全方面的工程投入,累积起来近乎天文数字当然它不是一次成的,而是祖祖辈辈日积月累中逐渐完备起来的,由于是断续和渐进的故常被忽略。过量的生命与生存安全保障投入,势必带来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产扩大能力的弱化,惜乎我们的历史研究对此关注不够。我们现在社会秩序好了,不太能想象到城寨的功用,村落多建于平衍之地,几乎没有了城防功能。但是一家一户院墙还是要有的为的是关上大门,少些窃盗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晚上睡个安稳觉。包括我刚才看过的四合院,我们关中农民的四合院两边的厢房背墙都是立面。过去有说法是基于风水说,两厢对应,肥水不流他人田”;另外一个说法关中曾为畿辅重地,千百年来的大规模建设耗尽了林,只能盖单边(厦)房了。我曾与一名著名历史学家探讨过这一问题,说这是基于农民安全的需求厦子背墙搞成立面等于把院墙加高,相对地增加防护的安全系数。如果院墙低青壮小伙子手一撑就翻墙进去所以这些东西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保证生命生产生活方面作出智慧设计,千百年来存留下来一个活标本、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四我看到这个村子两个姓很有趣,一个是党,一个是姓。我是搞历史的,对中国农村的姓氏做过一些研究,我学校的年轻人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经常会找到我而且他们一般比较满意。有个许姓老师生了女儿,我说叫许若言吧若言放在一起诺,小家伙高兴得不得了,自从学会说话一直就说我叫许若言字诺我的外甥女生了一个儿子,姓何给命名,和胡适的意思一样。大家注意一下姓和支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基因,党姓一个是源于你们讲的党项,另外和辽有关系们学校也有籍的党姓、支姓老师,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关于支姓,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联系的就是大月氏(DaRouZhi)。历史时期,他们出使或经商来到汉唐长安,娶妻生子乐不思归,久居之后也就融入中华文化变成农业民族晴梵先生的学问为啥做的那么大一个是可能就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另外一个可能受到了民族文化基因的一些影响。讲到陕北的时候经常“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说法,那实际上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人种、文化融的结果与优势显示,所以人家长得漂亮、显得帅气。大家很难想象关中这么一个地方历史上留下来的域外或少数民族的姓氏为啥这么多?主要是当时它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万国来朝。他们都是当时的优秀王公贵族,与关中厚重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于是便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关中留下来的这些姓氏透露出来的一些历史信息是我们现在值得发掘的。党、支两姓可以结合村史、族谱撰写,在这方面一些学问

第五,我到洽川时曾路过这个地方,认为这里刚好是县城洽川的中间地带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如果光洽川,大家到那儿看一些自然景观从旅游的方面来讲吸引人的景点太少,留不住人我们搞旅游往往只是靠卖门票挣钱杭州,十年二十年前很多文旅场馆已经不卖门票了,连著名的西湖景区也完全开放了杭州的朋友和算过一笔账,他说只要能让游客景点多逗留一两个小时,就累计加长了游客在浙江的时间链顿饭,几天,实际上已经把几倍的门票收回来已经给整个浙江的社会经济与旅游财政出了贡献陕西旅游资源实际上比任何一个省可能都要但是陕西的问题是留不住人。所以你们搞合阳旅游产业的时候,将来一定把点线、景拉长。将灵泉古村的保护开发规划,看作是县城和洽川景区中间的中转与联结点,这样的思考就比较到位了

第六,灵泉既然是一个古村落,刚才我讲是一个珍标本、稀缺性资源,现在合阳县要做的一个事就是到底是以保护为主还是以旅游为主一定要斟酌选择。当然这两个东西在我看来也不矛盾,旅游这一块儿也可以搞,但是千万不要像开发规划介绍中讲到的搞什么吊桥、停车场餐饮一条街。这些规划和建设古村落的保护冲不冲突,政府部门、文保机构允许不允许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搞了以后人家下令必须,那个时候就很劳民伤财。当然现在有好多基于保护但是旅游也做得很好的例子例如韩城的党家村,如果把那些村民全部赶走,让旅游部门把这个地方了的话,党家村说不定保留不下来的那个院落、村民就是原来的院落、村民,这既可以作为一个日常生活的院落继续使用同时又是旅游部门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把旅游收入的一部分补贴给村民,村民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旅游部门的“驻村职工”。再比如陕西现在的旅游村做得最好的就是袁家村,人家从开始就是那个样子,现在也没有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们许多复制的小镇都搞不起来为啥呢?因为袁家村那些村民们,有人到我家我们承担接待任务;没有人来的时候,我们在家中地里干活家村每年的旅游收入里面都有村民的一部分分红,旅游有收入、农业继续搞,或是袁家村成功的一重要原因。今年年初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翁丁寨发生火灾,如果少数民族继续住传统的村寨里,那个村落或许不会毁。问题出到哪里了就是村寨全部由旅游区管理,给原住民一些补偿甚至让他们搬到城里生活。景区上班开门下班关门,夜间成了空寨,房子着火了没人发现,待我们的消防灭火设备启动起来以后,整个村落烧得所剩无几。经营古村落最好的办法让村民还在他原来的村落院子里面住着不然像今年雨比较多,有的院房子快倒塌了房子和人气烟火是互养的,如果不动烟火,农村的这种房子比城里的水泥房更容易出问题只要人住着,整个房间就有生机灵气了

第七,就是避免同质化你们刚才讲的那个福寿文化,这些东西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要全部复制挪移过来。这个村子的特色,实际上就是党、支二姓族人在这里怎么繁衍生息形成优良传统教化子女成才路数与办法。把党姓、支姓在不同时期的贡献挖掘出来,就有了一个吸引点。关中东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这里存留的民族文化元素很多大荔、合阳带的拜姓、铁()姓、钞姓、支姓、党姓很多,我的许多同事朋友亲戚中都可见到。大荔本身就是一个族的名,叫大荔戎。像这些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在当地民间的生产生活甚至民风习俗方面都留下了某些作用与影响,这正是东府特色所在,正是我们值得挖掘的东西现在那些所谓的特色小镇什么维持不下去很大程度上出在同质化问题,成了沉重的包袱避免同质化,算是我对大家的叮咛。

最后我给大家提出来的方案论证系统先行当然事行不行有没效益,需要政府部门、投资企业做出判,而且他们的判断经常是很到位的。但是论证一定要有一个专家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先行,而不是说个方案已经基本定型确定了再邀请专家过来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套实际上专家论证系统的先行可以让后面少走一点弯路专家系统它实际上就起这么一作用,他说的可能不中听,但是可以避免成型以后不可逆转情形的出现。我们做的这样一个古村落,花了很多钱如果最后弄得古村落特色没有了,旅游上又没有搞上去,很可能没有办法向社会与百姓交代,甚至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所以我最后提一点建议就是做好专家系统论证,千万不闭门造车。

赘言以上,谢谢大家

                    (录音:郭建东;讲稿整理:王宇燕 2021年11月24日于合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