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民说年俗(三)腊八节

标签:
杂谈 |
http://s10/mw690/002ph9jYzy7iqk9alVD89&690
年节的序幕大致是从腊八开始的,民间有一个谚语“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腊八是和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有关。农业民族其他的三个季节都在忙于农事,到了冬季之后,农田里的活路基本上干完了。古代有冬季狩猎的习俗,可以看作是对比较枯躁、单调的农田生活的一种补充。青年农民也借这个机会舒展一下筋骨,感受一下狩猎的惊险与刺激,在冷兵器时代冬猎也有寓兵于农的意味。捕获的猎物,敬献给那些对农业做出贡献的神灵们,这就是“蜡祭”的的起源。蜡祭是年终祭祀之名,最隆重的大祭仪式是由天子主持的,大蜡者八:第一个是先啬(农神);第二个是农官;第三个是老百姓;第四个是道路、田埂等;第五个是猫和老虎;第六个是房屋;第七个是水渠、水沟;最后一个是昆虫。凡是给农业做出所有贡献的人、动物、自然环境与条件,都要列入敬谢的范畴。这就是民间讲的腊八。其祭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在这里看到的是对农业做出贡献的各种要素的虔诚的膜拜,为世间万事万物之存在找到其相应的合理性,而不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主宰。昆虫不存在益、害之分,只要不大规模发作即可。老虎是很厉害的猛兽,但它赶走或吃掉野猪,保护着农民的庄稼不被糟蹋,间接地为农业做出了贡献。六畜中并没有猫,但蜡祭中给猫留了位置,猫吃田鼠,也起到了保护粮食的作用。礼失而求诸野,蜡祭的古老祭仪或已难以复原,但腊八节仍然在民间存留着。关中渭北地区的“细狗撵兔”,亦为古代冬猎习俗之孑遗。到了腊月前后,冬小麦尚未长起来,田间野兔难以藏身,正是走狗逐兔的大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