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大汤宽

标签:
美食杂谈 |
http://s4/bmiddle/002ph9jYgy6LrhfzyRd63&690
我的QQ上有一段个性签名,曰“碗大汤宽虽为俚语,颇富哲理”。有青年朋友问哲理何在?吾答曰,碗大则饭多汤宽,拌饭进食比较自如。故秦人遇事,常以“给你个碗大汤宽”相谓。意在可放开手脚去干,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
凡秦陇晋豫鲁诸麦作区,百姓饮食皆以粗犷著称,似乎非大碗不足以解馋过瘾。年景若何,不直言丰歉而常以大碗、小碗相喻。陕西农谚曰,“立夏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麦类作物引种这一地区后,逐渐完成了由春麦(旋麦)到冬麦(宿麦)的演变。大概是经历了秋冬春夏四季、吸收了天地精华,这里成为小麦的最佳适生区。北方面食九字真言中要求的“薄、筋、光”,就与小麦的品质有很大关系。一根“裤带面”,寸余宽、数尺长,若加上臊子、汤汁,非用大碗则有无法盛放之虞。关中人把大碗叫做老碗,大多使用的都是耀州粗瓷。老碗口阔近尺,底厚寸余,盛一碗基本上就把一顿饭的问题解决了。这对喜欢在屋外凑堆聚食的“老碗会”食客而言,“一碗端”也省却了往返添饭的叵烦。
http://s11/bmiddle/002ph9jYgy6Lrh9ozvI2a&690
说到底,餐具与食器和某种特定的生产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南方稻作粒食,盛米之碗与盛肉菜之碟(盘)可分置而食;北方麦作面食,臊子、调料必须与面条搅匀方可进食,这或是导致南、北饮食习俗迥异的终极原因。碗大汤宽很难做到“食不厌精”,但是它也少了餐饮过程中的许多繁文缛节,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更显简捷实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中某校教师形容食堂供应碗小量少,说“还没舀哩,满球咧;还没端哩,漾(衍)球咧;还没吃哩,完球咧”。本想调侃以下文人吃饭时的斯文气象,有人藉此认定他对社会不满,不意竟以“三球碗”而获罪挨批。
由饮食差异而文化差异,于是便有了南方人娓婉细腻与北方人豪爽粗放的文化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