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人文

(2011-07-01 18:27:31)
标签:

杂谈

永远的人文--代发刊辞

 

(人文学院2008届毕业生祝辞)

 

 同学们要毕业了,学院领导要我代表教师向同学们讲话,这是一件不太好办的事。依依惜别乃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讲不好又会给同学们留下“最后”的坏印象,令人颇费踌躇。客套的话,不是为师者该讲的;教诲的话,你们在读期间已经听够了;激励的话是毕业典礼上常见的表达形式,但心潮澎湃之后的路仍要同学们一步一步地走。尤其是现实与理想反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会无形地增加同学们的失落感。斟酌之后,我想以老师的身份、父辈的心态,向同学们说几句叮嘱的话,这或正是你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所需要的。

 同学们如果在人文学院读博士,意味着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三年;如果是由硕士到博士,意味着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六年;如果是由本科到硕士、博士,意味着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十年。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除却幼稚的童年和衰颓的老年,剩余的黄金时段其实是相当有限的。十年于斯,同学们经历过的已经构成了你们抹不掉的历史;十年于斯,同学们或对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或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十年于斯,同学或曾体味过法律与道德的矛盾、冲突、约束和规范。这样的问题,爱也罢恨也罢、喜也罢忧也罢,同学们在西农要遇到、要面对;在社会上也会遇到、也要面对;今天要遇到、要面对;明天也会遇到、也要面对。这就是社会,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永远的人文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去应对。

 我们的学院是发展中的学院;我们的学科是新兴的学科;我们的师资与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同学们走向社会,也会因为你们的所学而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与尴尬。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动摇你们的人文信念,怀疑你们的专业选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文化特征与道德标准,就会感到迷茫,难于自立、自信、自强。一个人如果只有自然科学的积累而忽视社会科学的素养,最后影响和制约他(她)发展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原始人类基本上是自然的附庸,“天文”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文”成为区别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当人类以基本生存为目的时,较多需要的是物质的丰富;当人类以理想生存为目的时,侧重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综合与全面发展成为决定性因素。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际遇,会有冷热盛衰之别。但是人文社会科学普遍的应用价值与潜在的思想创造、智慧启迪功能,则是其他任何自然科学所无法替代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期许人文社会科学在未来会大有用武之地、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意味着你有了一份责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已有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需要你有所担当,不允许你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这就是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意味着你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领域和相对丰厚的专业积累。自然科学的特点在于精专,固守一隅就可以成为专家;社会科学的特点在于弘阔,非兼通则难以成为学者。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意味着你要有良好的思想修养与道德情操。制怒、慎独、向善、守法、戒欲(性、贪二欲),是古今成功者曾经尊奉的座右铭。但是这些东西知易行难,非有相当的定力难以自持和约束自己。不以质胜文,不以文胜质,应当追求一种和谐、自然的性情表达。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应当于细微处弃恶,在点滴中扬善,在持之以恒中进步。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意味着你要在物质和精神追求方面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知识分子的三种类型中,幕僚型知识分子以附庸的身份换来了既得利益,技术型知识分子以技术的投入享用了物质财富,唯有人文型知识分子,可能要以孤寂、清贫来保持你的独立和清醒。当你权重一时或富可敌国的时候,固然可喜可贺。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认真检视你是否还有敏锐的思维、精到的见解,时刻警惕你的屁股是否坐在了不该坐的地方、你的嘴巴是否说了不该说的话。

  08届的同学是在非常时期完成自己的学业的,在天地震撼中我们更加敬畏自然,倍感自然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但是人的社会生命是可以传衍的,人的思想和精神是可以永存的,它激励着我们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人要担当责任,毅然前行。当同学将要离校时,说了以上的话为同学们饯行,并期望你们把未来的路走好。

 

                                                  2008-6-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