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幼读私塾,及长就学于省立师范,学成后回乡任教,后参加革命,任编辑。
中国文学以文言为正统,传续两千余年,百姓莫能识能懂。白话俗语,被士大夫斥之为鄙野。文言之弊在语言呆板繁复,毫无生趣,百姓难以运用。优点在于文字简洁典雅,言简而意丰。五四运动,提倡文学革命,白话文登入大雅之堂并普及,卓有成就。然仍不脱古文与生活脱节之弊。
群众语言活泼热辣,风趣生动,俚语俗谚皆蕴哲理,是人民智慧结晶,但旧时受到士大夫鄙视,不能用之著书立说。
赵树理极具平民思想,又受革命教育,将群众语言应用于作品,极具生活气息,读来如农人娓娓而谈,又如临生活场景,语言诙谐,文字洗炼,为一代文学巨匠,誉为“山药蛋派”鼻祖,当之无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末有言不精而文高者。赵树理长期扎根乡野,虽农妇吵架,老农聊天,亦记于心,化为人物语言。
赵树理生性耿直,不流俗,不随众,文革中遭受批斗,英年早逝。后作品集结,为一代文学宗师。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赵树理所生活的时代虽已变迁,但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对民众的关爱与尊重值的后人学习,值的永远怀念。
2022.4.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