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老师不如你”(138)

(2022-09-13 19:11:56)
分类: 教育


 类似这样的小聚会,学校还是有的。它打破了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那种谨小慎微、刻板有序的生活节律。一个礼拜,或者半个月时间,有一次这样的小聚餐,也是人之常情,更是一个团队的需要。此时谢校长至少这样地认为。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管理的灵魂在于沟通。中国人善于在饭桌上交流信息、增加友谊、密切情感;这是众所周知的。

“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喝。”是舒城南港这个地方人的口头语。大个子高老师执教的学校,座落鹿起山脚下,却也并不算是偏僻山区。好在这个辅导区小学,隶属于沙埂乡镇府,还可以算得上这个乡政府的中心小学。学生数逐年增加,已经有四百多人了;教职员工十五人,是个乡村学校中不大不小的小学。教职工这个数字,正好是吃饭的两桌子人。大家走动起来也很是方便。即便全体老师都到场了,也不会让东道主望而生畏的。

学校有个食堂,不算太大,平常一般十来个人吃饭。食堂师傅就是一位老教师的家属。工资不高,好在食堂师傅家就在沙埂街附近。她把饭菜烧好,还可以回家干gan事做做活。平时住校的老教师:除了校长,就是总务主任、教导主任;还有就是,那些从师范学校分下来的新老师。

这些新老师,拥有着同大个子高老师一样的身份:那时称做中师生,是正正规规的小学教师。他们一般都不是沙埂乡本地人,而是外乡镇分配到这个辅导区小学任教的。他们的到来,为这所学校带来了从未有过的青春活力。

谢校长一直这样认为,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曙光,是一个乡村学校的前程和希望。所以,他喜欢教育体制的变革,更希望国家对乡村学校教育的重视。

学校首先得给他们解决吃的问题。尽管小学校址就在沙埂老街道,上街也只是几步之遥。街上也能买到点心,街道里也有商场、饭店等,但这终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从第一个中师生来到辅导区小学开始,谢校长就着手建造了一个学校食堂,从此解决了住校老师“三餐”问题。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山区小学的食堂还是比较简陋的:一个大锅台,一张饭桌,四条长板凳,一个简易碗柜,一个装米的瓮子,还有堆放柴草的杂物间,仅此而已。

那时候,还没有时兴到烧煤或者烧燃气。食堂锅洞里的燃料,一般是大柴、豆秸、稻草、树枝等。每个月,总务主任要到沙埂街菜市场买上几担大柴,堆放在食堂的杂物间,以备加餐或者冬天烧煮用。平时,接二连三地买来一些豆秸、玉米秸、稻草之类做烧饭燃料。食堂有个大烟囱,上午一到第三节课,就开始冒烟。炊烟一起,飘飘荡荡地散在校园里。年轻老师对此敏感,知道食堂已经做饭了。这些年轻人,一般不到最后一节课,已经饥肠辘辘了。

谢校长为了节省学校有限的开支,几乎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他算是年轻老师的贴心人,知道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最需要吃好、住好、睡好。这些从县城师范学校刚刚毕业的中师生,年龄大都是十六七岁。他们正值豆蔻年华,用最美的青春奉献给山村小学教育事业,做校长的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呵呵呵,谢校长乐着呢。一到开学季,当有人拿着介绍信到校报到,他像是宴请宾客,一点不怠慢却又客客气气的,也是他最为开心的时刻。

高老师记得,那年他从南港老区拿到介绍信,走了七八里马路,才来到一个街道。街道边一个最为显目的建筑,那就是“沙埂电影院”。

他知道,自己将来为之奋斗的岗位之地快到了。马路上尘土飞扬,高老师知道肯定有一辆汽车走过了。要是再来一辆“小飞虎”,路两边的行人也就相互看不见了。偶尔有一辆自行车走过,骑车的驼着背,重心使劲地下压,两只腿像是踩着风火轮,轻巧地捂着鼻子前行。

“还不错,这个地方文化氛围还好,至少还有个大的电影院。”高老师暗自庆幸,自己将来学校的地方,还不是一个“鸟鸣山更幽”的僻静之处。有电影院,肯定有着人气;证明这个地方是个较发达的人流聚集地。

高老师再往前走几步,看到一个大铁门,他以为就是沙埂学校了。

他探头向里面张望,院子很大,却是没有一个人影。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竖着耳朵听听有没有孩子的声音。没有一丝动静,倒是有个工厂干部模样的老人,从里面的屋子走出来:“您找谁?”

“我是来沙埂小学报到的。”高老师回答。

“哦。那您还望前走走,走过‘丁长旺饭店’,到了一个小巷子,走进去,走到头,再右拐就到了!”老人家讲得很细,脸上挂着微笑。

高老师觉得这里的老人,和蔼可亲,还那么好客有礼节。他问了一句无关的问题:“你们这是哪个单位?”

“哦,我们是沙埂茶厂。”

高老师这才注意到,大院子的右侧有一座大楼,像是工厂的车间。灰色的建筑显得高古雅致而又鹤立鸡群。二楼上有着一扇扇大的玻璃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伙子,您是老师吧?”老人家会看人,显然不把高老师当外人。

“是的!我刚刚去沙埂小学报到。”

“来了好!来了好啊!我们这里就缺老师啊!”茶厂老人的开心,让高老师想到即将见到的新学校新校长。他心目中也有这样一位慈祥可亲的老校长,自己快要到他那里去报到。

“谢谢老人家!”高老师向老人挥手致意。

没有走几步,他看见几个字:丁长旺饭店。

 

 

 

 

 

 

 作者简介: 霍同长,正高级教师。双本学历。安徽省作协会员。六安市书协会员。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优秀班主任。六安市优秀教师。首届舒城名师。著有《时间与笔尖并行》、《小学生同题优秀作文》、《作文教材》等。曾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选自长篇小说《其实老师不如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