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94)
(2022-07-13 04:55:59)分类: 教育 |
老李一家子,经过“礼堂一事”后,对方书记另眼相看了。特别是老李子,觉得世道的确变了;新政府的干部确实站在最基层人群中。老李子同方书记无亲无故,干嘛就要救了自己家属一命?这就是老李子最信服新政府干部的地方。他们眼中有人,心中装着我们这些最基层,甚至是人人看不起的“地主”成分的人。方书记这是对事不对人啊!一个人的命,非同儿戏,往往就在一个干部的一句话之中。这看似荒唐的逻辑,在关键时刻,就是这样,没有人也没有时间来论证这件事到底需要怎样去做。老李子在这件事上,看到了共产党干部的胸怀和大度。老李子觉得方书记确实是基层好干部,是个为人着想的大队书记。老李子有时候眼一睁,感觉气象万千了。他哪怕是一开家门,见到眼前的山和地,都有了一个姓了。姓公,叫公社了。这与解放前截然不同:不是姓李,就姓张,还有姓王的……每块山头或者田地,都有户主的。现在不同了,土地属于大集体了,属于生产队的了,属于人民公社了。一句话,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了!
老李还是读过几年书,脑子变化快。他能识时务,更能随机应变。他是一家子主人。老李家属跟着老李走,孩子们跟着父母走;这个家,变好变坏,全靠老李子这个火车头来带了。老李子有时候觉得要肩负一种责任,要有一些担当。就像方书记,他的担当是一个大队的所有吃喝。老李子的担当,是一家子的吃吃喝喝。所以,老李子主动融入生产队这种新生活。他早早出工,他干活从不偷懒,他在队里找重活做,他尽力晚收工。在过去家庭生活中,男人是一家子顶梁柱,男人也是家庭港湾的风向标。新政府虽说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方书记在村子里、大队部里的大、小会上反复宣传过---男女各占半边天。但真正在一个家庭中担事的、负责任的还是家庭中的男主人。比如,村里开会商讨事宜,大都是男主人到场。在农耕时代,男人是主劳力,这个不用怀疑的。上山挑玉米棒子、挖茶地,到田间挑稻把子、梨田打耙等农活,都是男人为主的。这些活儿,对于老李子也不成问题。看来,解放前,他陪着长工们做活是对的。老李子想,还是我聪明,我有前瞻性。老李子是一家之主了。就他家而言,他到队里做活最多的,与队里群众们交往也最多的。这个家子,是老李说话顶事的。老李子一直铭记方书记的宽宏大量,自然是感激不尽,想着日后有机会,一定要涌泉相报。那几日,经过老李子小心伺候与呵护,是他主动向队里的大食堂,讨要了几把米,他说是用米救家里人一命。生产队长本来就知道这事,也没有多说什么。队长将此事上报大队,大队方书记批示后,大食堂师傅给了老李子几把米,老李子脱下褂子,小心翼翼地包扎好。可别小瞧这几把米,它真的救人一命!老李怀揣几把米,像是护着自个心脏。他看不见中午烈日炎炎了,也听不见那知了拼命地嘶叫了。他只瞧见脚下的大马路一条白带子延伸到家。他干脆脱下草鞋,揣在怀里,他觉得这样走路会麻利些。他赤脚走在散落石子的马路上。路上的沙石被烈日熏得滚烫,他每一脚落下去,都有实实在在地烫脚。他的眼晴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他能看见耀眼的阳光下,热浪蒸腾翻滚……整个大马路就像大食堂里的大蒸锅,丝丝缕缕的热气向上蒸腾;他自己成了一个热锅上蚂蚁。这个蚂蚁要急急地赶路。不管什么天不管怎么热,蚂蚁找到了救命的大米了!老李子此时不知哪来的力气,走路带风了!他走在南沙路上,就像是参加一场竞走比赛。他一心一意想着快些抵达目的地。他真想跑起来啊!他又担心路边有人会喊:“看,那个李地主多神气!”。他只得加快步子,还是走着把稳些。他想,家里不能再出岔子了!家属汤氏肯定好久都没看见大米了。她要是见到这么多米,该是多么高兴啊!他怀里揣着个“心脏”,自然是动力无限的。他时不时捂着那个“心脏”,生怕落下一粒米来。有时候,他特意回头看一下他走过的地方,看有没有不小心落下一米粒。老李子有了两把米,用了几天时间,米都用来熬稀粥。米粥养人,几天下来,老李家属脸色渐好,也能下床做事了。吃一堑,长一智。老李子一家子,从此记住方书记的好。
老李还是读过几年书,脑子变化快。他能识时务,更能随机应变。他是一家子主人。老李家属跟着老李走,孩子们跟着父母走;这个家,变好变坏,全靠老李子这个火车头来带了。老李子有时候觉得要肩负一种责任,要有一些担当。就像方书记,他的担当是一个大队的所有吃喝。老李子的担当,是一家子的吃吃喝喝。所以,老李子主动融入生产队这种新生活。他早早出工,他干活从不偷懒,他在队里找重活做,他尽力晚收工。在过去家庭生活中,男人是一家子顶梁柱,男人也是家庭港湾的风向标。新政府虽说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方书记在村子里、大队部里的大、小会上反复宣传过---男女各占半边天。但真正在一个家庭中担事的、负责任的还是家庭中的男主人。比如,村里开会商讨事宜,大都是男主人到场。在农耕时代,男人是主劳力,这个不用怀疑的。上山挑玉米棒子、挖茶地,到田间挑稻把子、梨田打耙等农活,都是男人为主的。这些活儿,对于老李子也不成问题。看来,解放前,他陪着长工们做活是对的。老李子想,还是我聪明,我有前瞻性。老李子是一家之主了。就他家而言,他到队里做活最多的,与队里群众们交往也最多的。这个家子,是老李说话顶事的。老李子一直铭记方书记的宽宏大量,自然是感激不尽,想着日后有机会,一定要涌泉相报。那几日,经过老李子小心伺候与呵护,是他主动向队里的大食堂,讨要了几把米,他说是用米救家里人一命。生产队长本来就知道这事,也没有多说什么。队长将此事上报大队,大队方书记批示后,大食堂师傅给了老李子几把米,老李子脱下褂子,小心翼翼地包扎好。可别小瞧这几把米,它真的救人一命!老李怀揣几把米,像是护着自个心脏。他看不见中午烈日炎炎了,也听不见那知了拼命地嘶叫了。他只瞧见脚下的大马路一条白带子延伸到家。他干脆脱下草鞋,揣在怀里,他觉得这样走路会麻利些。他赤脚走在散落石子的马路上。路上的沙石被烈日熏得滚烫,他每一脚落下去,都有实实在在地烫脚。他的眼晴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他能看见耀眼的阳光下,热浪蒸腾翻滚……整个大马路就像大食堂里的大蒸锅,丝丝缕缕的热气向上蒸腾;他自己成了一个热锅上蚂蚁。这个蚂蚁要急急地赶路。不管什么天不管怎么热,蚂蚁找到了救命的大米了!老李子此时不知哪来的力气,走路带风了!他走在南沙路上,就像是参加一场竞走比赛。他一心一意想着快些抵达目的地。他真想跑起来啊!他又担心路边有人会喊:“看,那个李地主多神气!”。他只得加快步子,还是走着把稳些。他想,家里不能再出岔子了!家属汤氏肯定好久都没看见大米了。她要是见到这么多米,该是多么高兴啊!他怀里揣着个“心脏”,自然是动力无限的。他时不时捂着那个“心脏”,生怕落下一粒米来。有时候,他特意回头看一下他走过的地方,看有没有不小心落下一米粒。老李子有了两把米,用了几天时间,米都用来熬稀粥。米粥养人,几天下来,老李家属脸色渐好,也能下床做事了。吃一堑,长一智。老李子一家子,从此记住方书记的好。
前一篇:“其实老师不如你”(93)
后一篇:“其实老师不如你”(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