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老师不如你”(48)

(2022-05-08 20:45:36)
分类: 教育

说真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百分百的原创。是我对师范学校教书法的郭老师的一篇回忆。原文是这样的:

 

“我多么欣赏你们的慢写功夫”

 

我常常想起郭老师在师范学校教我们书法课的情形。那样的岁月,课程表上常常排着下午的第一节课学写字。郭老先生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来到我们的教室,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我们被郭老师那副气宇轩昂的样子折服了。哪怕是任何时间,只要他来到我们的教室,我们都会屏息凝神,像是感受到郭老先生身上散发出来的书卷气。虽然郭老先生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了些,但他那种精神矍铄的样子,总会让人眼睛一亮。更让人难忘的是,他那乌黑浓密的长眉毛一个劲地上挑,看上去就让人想起自己在砚台上掭好的毛笔尖。他的眉宇间,隐藏不住一个书家的风范。书法课堂上,他常常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手中的毛笔在慢慢地走动。

 “同学们可要听了好了,学写毛笔字,你们一定要把正楷字写好!”“写正楷字,快不得!一定要心平气和,要一点一点地运笔!”我们在书法课上听得最多的是这两句话。在师范三年学习时间里,我们学的是柳公权《玄秘塔碑》。我们一学就是整整三年的正楷字。

记得当初好多同学都嚷着要郭老师教他们写行草,因为有的同学见过郭老师那种洒洒脱脱的蝇头小楷字,可神了。郭老师就是不理会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每次上课都给我们讲解写正楷字的重要。他有时示范书写某个字的完整过程。先在黑板上用粉笔字写,每个笔锋都交代很是清楚;他有时把某个字放大,写出空心字,能够让我们看清每一笔的韵味。在黑板上用粉笔写过后,他再拿过来底下同学用的毛笔,重新在宣纸上示范着写一遍刚才讲解的每一个字。我们傻傻地看着,那些汉字被他出神入化地全写“活”了。记得当时写“土地”的“地”字,好多同学都是写不好,常常都把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拖长了,整个字的“骨架”散了。这个字右边的“也”字,大都写的很张扬。用郭老师的话说,“写不好‘也’字,这个字就没有精神了!”为什么呢?郭老师说:“这个字,表现好右边的“也”字是关键;“也”字,写好第三画的“竖弯钩”又是关键!”说话的当儿,郭老师顺手拿过我们的大字本,指出那些作业中五花八门的“地”字,有哪些不足之处,他当时就用红水笔给予修正出来,再分别给写字同学讲解其中的道理,好让他们心领神会。郭老师谈话的声音不大,可是句句话都能够走到我们的心里去。看到他那张脸,听着他对汉字美的演说,教室里有着一种别样的安静。

起初,我们一节课能写几十个大字。等郭老师进了课堂,我们写的字数越来越少了, 我们书写的笔画学着放缓慢了。这下子,郭老师高兴了:“我多么欣赏你们的慢写功夫!”“写字----是门真正的学问。楷书最讲究慢工出细活啊!”“你们见过自己母亲做过的 ‘纳鞋底’针线活了吗?那样一针一线地,一晚一晚地,一双鞋要做多长时间啊!一个冬天往往就做那么几双布鞋,你说她们要不要花上细致的功夫?”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哪里不知道自己母亲做鞋的辛苦?一双布鞋的分量?郭老师的话浅显易懂,我们从他的谈话中悟出一些做手艺活的道理。书写中,我们聆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感受到郭老师寄予我们这些未来小学老师殷切希望。我们贪婪地嗅着来自笔尖里的丝丝墨香,我们睁大自己的眼睛,看好字帖上每个字每个笔画的特点。用郭老师的话说:“这是学书法练眼力!”我们瞧清楚每个字的“喜怒哀乐”和“俯仰坐卧”,我们要和帖子里每个字学会“对话”,再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这种对话的感受。我们终于练就了一堂课只写6个大字的“真功夫”。我们从“慢写”中,学习书写汉字的“定力”。我们从书写中收获一份“静心”;我们也在静静地书写中,收获着来自身心中的一份份愉悦。“慢写、静心”是我们从师范书法课上得来的,这样练就的安然怡得的性情,一直伴着我们走上了三尺讲台。

后来我无意中读到的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几个美国人到非洲有些地区缺乏食物,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带着食物飞往非洲。他们惊奇地发现,有一种草竟然在非洲贫瘠缺水的土壤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长到二十厘米高,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一位受援助的非洲妇女通过翻译告诉那几个美国人,这种草叫尖毛草,是非洲草原长得最高的茅草,可它的生长过程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米六至两米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再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只有二十厘米,但扎根地下超过28米。

 现在想来,郭老师当初让我们一味地学写正楷字,是让我们做那最初的“最矮的的草”,他是用心良苦的。我们师范三年,没有学到“行草”,却学到了周周正正地、一笔一划地交代极其清楚的“楷书”来。这样习来的一板一眼的楷书,后来让我们真的受益无穷。单就走上讲台,给孩子板书粉笔字,我们变得轻松自如了。有人说我们中老年老师的板书,比着现在的年轻老师“才超一分、技高一筹”,这种赞美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晓得:这是当初的书法老师用心良苦的结果。“学习楷书,真的快不得!你们要真心想学字,就要从学写楷书开始!学写楷书,要有‘慢写’的功夫!”“不用急。我多么欣赏你们的慢功夫!”郭老师的这些话,好多年后,我们犹声在耳。时光变迁,道理依然。如今我做了孩子的老师,也要让孩子铭记着这样写字的道理。学练楷书,打的是写好字的基础,是急不得的。教书育人、做学问都是如此:要静得下心来下深功夫,方才有着“小成”。就是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却被我们无意地忽视了。

 写字和做人是多么相同啊。急是没有用的,做人做事都是如此。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五岁便可指物做诗,才华出众,但由于自视甚高而疏于勤修,最后只落个“泯然如众”的下场,真叫人扼腕叹息。在迪斯尼动画大片《花木兰》中,花木兰的父亲对有些心浮气躁的女儿说:“树上开的花,每一朵都是独特的,你可能是最晚开的那朵,可是一定是最漂亮的。”真的不用太急,对于现时的教育而言,显得尤为迫切。春萌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自有其节律,人的成长亦如此,应循序渐进。

 莫让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浸染着“起跑、竞争、考试”的意识,就像一句话说的深刻:人生当然有个起点,有一条起跑线。只是,现在的这条起跑线不断前移----从幼儿园开始已经来不及,胎教中就应该做好起跑准备,甚至,在一些新婚夫妇的“造人计划”里,便有“怎样跑的更快”的元素和冲动。我们并非反对“大跃进”,也不是鼓吹“爬行主义”。那种大棚里罩出的蔬菜没有自然长得好吃好用,这是肯定的。给孩子一些时间,不要太过功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违背规律,静静地生发,慢慢地成长。字如其人,写字就是写人。

 

这篇文章写完后,就挂在我的新浪博客上。

因为一贯喜欢捣成自己的文字,偶尔也投投稿,就有机缘认识一些编辑。郭艳红编辑,是因为书法我们才结识的。她拉了个教师书法群,赶上《小学语文教学》周年庆典,需要一些教师真心书写,也是应急应时之作,那次我也写了几幅书法作品,也被采用了。

一次偶然机会,《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一篇关于汉字书写的文章。她在书法群里发了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给她回复,我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不知可行?她让我发过去,于是我赶紧对那篇博文再打磨打磨,当天晚上就发了一篇完整的文档。结果可想而知,我的应时文章竟然顺利通过审核,刊用在《小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1期。

这确实很幸运,我十分感激郭艳红给我这个征文消息,给了我这个投稿机会,相当于直通道;也十分庆幸自己有了这样一篇原创文章,因为自己有着这段写字经历,觉得很是珍贵,郭啸时老师一直影响着我,他的认真劲儿,他的治学严谨精神,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给我们当年的师范生留下深刻印象。好多年同学聚会中,也提到过师范读书时的老师,郭老师提到的频率最高。就这篇文章诞生,也是个必然,很早就想写,终于有一天我能一气呵成了。后来我想,这篇文章的刊用,好在两个“郭老师”:一个是创作的原型;一个是创作的平台。两者缺一不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法作品
后一篇:书法作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