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老师不如你”(23)

(2022-04-12 20:20:11)
分类: 教育

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学得的歌曲,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每年的三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孩子们在校园里按耐不住自己对春天的向往,一个劲地嚷着要学校组织他们去春游。不要小瞧这样一天,其实只有半天功夫的春游,每一年的春游都会深深地烙在孩子们成长的记忆里。

南港中心小学每年春游,选择春和景明的时候。他们由少先大队组织开展,是孩子们最欢喜、最兴奋、最热闹的一个集体活动。少先大队部根据孩子们年龄特点,分成两拨进行。时间一样,地点不同。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学段,到附近大渡槽春游;三四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学段,到稍稍远一些的鹿起山或者柴克冲去春游。

这些孩子们,知道第二天要春游,头天放学就做准备。买一些面包、桃酥、威化饼干、榨菜、果冻等,甚至是烤鸭、卤菜之类的零食。饮料一定要带的,汽水、健力宝、苏打水、可乐、柠檬汁、果汁等五花八门。孩子的世界,与吃喝有关,特别是春游,到了自己释放性情的时候。他(她)们会到小摊小贩那儿狂购一番,用个大背包装下这些吃的喝的,觉得很不满足呢。

整理好出发的队伍,孩子们以他们特有的威风,迈着整齐的步伐,旗手举着鲜红的队旗,浩浩荡荡地走在南沙路上,惹得行人驻足观看。

这时候,音乐排上了大用场。送队老师会提议:“大家来一首少先队歌曲怎么样?”

“好!”队伍里爆出排山倒海的底气和声音。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大家越唱越来劲,越唱声音越大。

油菜花一片金黄,它们摇晃着花朵,似乎被孩子们的歌声震颤着。走过的村落,桃花夭夭,梨花一树,还有金金灿灿的迎春花。小狗儿见到如此队伍,只是无可奈何地对天狂吠两下消停了。走过的村庄里,还能见到散散落落烟囱,炊烟袅袅升起,公鸡时不时地打鸣。孩子们就像回到自己家里,激动地说说笑笑。他们的身心没有过这样地放松愉悦过。

走着走着,有人掉队了。那是孩子走热了,开始脱下自己的外套。还有的按耐不住自己的小手,开始从背包里掏出小吃来。队伍有些曲线了,老师就喊:“再唱一首《牧羊曲》好不好?”

“好!好!好!……”这些小机灵,聪明懂事,脑筋转得快,马上开始调整队伍,又是一首嚎唱歌曲。他(她)们的脚步也加快了。

也有父母不大放心的,三三两两地骑车跟在队伍后边。他们时而用力踩着自行车脚踏板,赶到自己孩子前面,看看他们行进的样子。

翟小亮爸爸把车骑到小亮队伍附近,大声喊着:“小亮!书包可否背得动了?要不要把书包挂在我的车上?”

翟小亮头摇得像拨浪鼓:“我行!我行!你回去哟!”翟小亮两手举起来,有力地挥舞着,示意自己爸爸快回去,不然自己同学会笑话自己的。

歌声让孩子们行走有劲儿,歌声更是调整着孩子们行进的队伍。《牧羊曲》一唱完,有人先是唱起:“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霍元甲》主题歌,更让春游队伍兴奋,这些孩子们高兴地挥舞着自个编创的武术动作,一边走一边挥舞着。送队老师也被逗乐了。

李老师不住地提醒身边的学生:“看好路,看好田埂,别踩踏了庄稼!”

“那哪会呢!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的孩子脱口而出,逗乐了好多女生。

低年级春游的目的地快到了。

“好长的大桥啊!”前面走的学生已经在感叹渡槽了。

“南京长江大桥!”有的孩子更会想象。

“桥下有几个孔啊!”有孩子在一个个数着。

这条路通过了桥下的一个桥孔,这个桥孔没有河水,地势高。马路从桥孔穿过。

“我们得上到桥上去。桥上才是渡槽呢!”李老师说。他走在前面,拦着一二年级的学生,那个旗手站在第一位置,静静地等候后面赶上来的同学。

片刻,一二年级学生集中了。带队的王辅导员发话了:“一二年级春游的目的地到了,你们要听从班级老师的安排,一个人不能擅自乱跑的。听见了吗?”

“听------!”低年级孩子充满了奶声奶气的童稚声,他(她)个个小脸灿烂。有孩子的头上冒出细细的汗珠子。

上桥上渡槽有个慢坡,上面长着绿葱葱的野草,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蓝色野花,孩子十分新奇,有的蹲下身子,用小手去抚摸;有的一屁股坐在上面,任凭毛茸茸的小草挠着自己的小胳膊;还有小男生干脆躺在了草地上,把个身子摆成“大”字形,望着蓝天白云。

老师也知道,孩子们这股疯劲儿憋了好久,是撒手让他(她)们自由快乐的时候了。

虽然到桥上渡槽有个石阶,但没有几个孩子亦步亦趋地攀登的。他们知道走着青草斜坡的惬意,更是像在那草丛中寻找着自己的春天。

有老师已经上了渡槽,手中拿外套,向满坡站着、坐着或者是躺着的学生说:“同学们加油啊!渡槽上面更美哟!”

孩子们禁不住这样的诱惑,循着声音向上爬。他(她)们手里都拿着衣服或者背包,爬坡变得有些缓慢。

南港大渡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应该淠史杭灌区的一部分。这个水利过程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了配套过程。如今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完整的渡槽面貌。

春季渡槽池子里没有多少水,可以看到河底的砂石。长长的河渠一眼望不到头,渠边有齐腰长的栏杆。渡槽跨越沙埂河两岸,槽底槽身全是水泥做成。虽然槽底看到一些淤泥和砂石,但大多地方还能看到平平整整的水泥槽底。槽底两侧水泥做成的墙体耸立,有二十几米高,很是壮观。

初春时节,雨季没有来临,渡槽自然没有储满水,但满池水的水印格外分明。我们可以想象到,雨季时节,那满渡槽水流浩浩汤汤奔涌向前的样子。

孩子们听着大队辅导员的解说,感叹着自己乡亲父老伟大,这样大的过程需要多少人来参与?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完成?那个年代,一般都是人工作业,肩扛手提的,不像现在,都是机械化。那时这座桥要用多少水泥,要有多少钢筋,要用多少人工,这些的学些;无不让这些小学生惊叹。

从渡槽上往下看,是清清的沙埂河水,还有白色带子一样的弯弯曲曲的马路。有的孩子高兴地大声叫着:“我来啦!我来啦!大渡槽!”

老师不时地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要身子先下倾斜。

渡槽上,红旗招展,欢笑声不断。这些孩子就像小鸟进入丛林,喧闹不休。他(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家乡的春天。

 (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法作品
后一篇:书法作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