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隔雨』清明印象拾掇

(2013-04-09 05:36:49)
标签:

情感

分类: 教育

舌尖上的芭蕾(原创)



                                                                         听雨 


                                                                 

                                                                  

      今年清明节我们这里,没有雨纷纷,倒是个春风习习丽日朗照的日子。我们这里清明前几天,祭祀活动就在进行。这里的祭祀风俗越来越早了,商家更是勤快,门前最显眼处供放着各色熟料花和一些祭品,好像时刻在提醒尘世的人们:一年一度还有着追思怀远这样的大事。

 

    在我的印象中,人们对于“做清明”也好像愈来愈浓重,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更多,这是一个数字上的飞跃。“做清明”也不是限于清明节这一天。清明节的前三天或后三天都可祭祀,特别是前三天的爆点更是浓重。清明正式成为一个法定的节假日,也是这两年的事,这是对一个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真正确定,是现代人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人们从“清明节的迷信”到“清明节的文化”就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重视“做清明”和重视“清明文化”的发掘,并没有太多矛盾的地方。

 

    清明的文化由来已久,它是农耕社会自然积累形成的,人们把自己各式各样的理想、愿望、情感往里面放。这里面本质上看不外乎放进两样东西,一是人间的亲和,一是人和大自然的亲和。这样的两点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多么重要,我们在感怀祖先恩典的同时,更是感激祖先的无比伟大。我们还得感恩生在这样一个承载丰厚文化的国度,这样一个具有无穷智慧的民族。他们有心发现和创造这样一个自然和人文的节点。清明节首先是大自然运行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特别是后一个“节点”,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的认识深化,这个“节点”会承载越来越多的社会情感和社会意义了。特别是这个清明节学校也正式放假,抓住这个时机,领着孩子去踏青或给亲人扫墓都有着特别的教育意义。

 

    选择在春天刚来到的时候,农忙还没有真正开始,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思念自己的亲人,而且是在春天最美好的日子里。清明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对美好人间的追求。当生者双膝跪地的刹那,首先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无限思念,逝者远走,生着坚强。面对一杯黄土,留给尘世更多的是人生的哲思:我们除了感恩怀念的情怀,也不排除祈求一份先人的保佑庇护,那就是是活着的人会活得更好,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现在。祖先很是伟大,在这“其景其境”,布设这样一个“人生课堂”:生与死相伴,情与景相生。谁也回避不了,谁也逃脱不掉,这个节日更能反映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活着就要好好地做事-----“立德、立功、立言”,这种入世哲学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永生的情怀可能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所在。有一句诗可以表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在这个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布设这样一个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大自然的追求、人和自然的亲和。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和自然的斗争历史,更是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插柳、蹴鞠等都表现人和自然的亲近。这些习俗充分表达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和精神特质,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血脉的根基和身份标识。这样的传统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值得现代社会继承和发展。古人创造了非常好的文化,把生活诗意化了,把文化变成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断追求精神的高尚,不断追求精神的永恒。“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拂到窗前”人和自然的和谐与永恒在唐诗宋词里比比皆是,不为稀罕。这恐是世界上独有的文化和特质,我们要加以传承,这是当代文化人的责任。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节后清明雨。逝者已远,生着追思,掬一杯虔诚,撷一片赤诚,慎终追远,归厚归顺民德民心,万物皆清洁而清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