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隔雨』“文科生”的情怀

(2013-04-03 05:48:32)
标签:

情感

分类: 情感

『红楼隔雨』“文科生”的情怀



                                                             听雨  

 

 

      

      我若是现在还在读高中,按现在的选择,我无疑是个文科生。我不知道文科生是不是都喜欢做假设,喜欢做想象,喜欢那种与生俱来的无拘无束。。。别人总是对我说:“你童心未泯!”“你总是长不大的!”。。。要说情怀,一个人的情怀本身就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浪漫温馨的;若是非要来说说文科生的情怀,那它比之那些理科生肯定会张扬些,随性些,自我些!就像喝茶,新茶一杯泡下去,味儿就全出来了。对于那些所谓理科生而言,读书看报-----就是喝新茶,他们泡一边喝一开就足够。文科生可不这样的:他们喝得都是老茶,味儿慢慢出来,对于这样的“茶”,一遍肯定不行,不是没看好,而是觉得味儿不足,再接着来吧。有的是开水,有的是功夫,茶水一遍遍地泡,一次次地喝,泡久了的茶叶,又大又厚,舒舒展展样子;那茶水喝起来好像比开水还淡,隔着夜儿往外倒是个常事。

 

      我们那个年月,没有太多理会文理科。女儿读高中,一次回来问读文科还是读理科?学校班级在分科,每个学生回来征求家长的意见。此时我才知道自己落后了好多,真的是文理不分的人。自己还在教着书,对于文理分科特点,以及文理科将来出路没有多少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自己就很少去过问,这是我的习惯。自己生来可能就是文科的料子,我认为。打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对语文学科喜爱有加,对于那些“鸡兔同笼”“顺水逆水行程”诸如此类的数学问题就是弄不懂,还是后来开了窍:有了方程,有了XY,“铁疙瘩”的脑袋才对那些深奥无比的问题有了领会。“铁疙瘩”脑袋在不懂那些数学的时候,却对语文当年那唱歌般诵读感着兴趣,对语文老师那娟秀的黑板字顶礼膜拜,每次语文课的测试不管是难是易,都能“逮个”八九十分。一直到后来初中、师范,自考中文,对于文学与文字的热度,超过其它任何学科。即便是后来对《西方哲学史》无比痴迷,可它还是没有逃出文科生选科的范畴。

 

    有人说,中学的文理分科类似于把一条蚯蚓分成两段,靠近头的那一段存活率远远高于靠近尾的那一段,理科生是这头,而文科生自然而然就是尾的那一段了。我看说得精辟。重理轻文的现象从文理科诞生的那一天就产生了。当年不是有着这样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我想真正的根源不在教育,而在经济。“文学是倒霉晦气的事业,出息最少,临近着饥寒,附带了疾病。我们只听说过文丐,像理丐、工丐、法丐、商丐是从来没有的。”钱钟书的话还是经得住时间的洗礼。现在一般选文科的,更多的是女孩,更多地的有一种穷酸的味道,学文科上大学单就录取率低不说,后面的路似乎更是灰暗而漫长。说也奇怪,这条规律不仅适合选科的学校,也适用于一般工作单位。我们学校的领导,好像都是所谓清一色“理科生”在把持掌权。我不知这是为什么,后来一位教师理由倒让我相信三分:他们会算账,他们会锱铢必较;他们遇事会冷静,不会感情用事的。。。

 

    还有人说,文科生也不赖啊,文科生不仅政治、历史、地理过硬,文章自然写的不错。因而文字至于他们便如掌中玩物:一来可以写文投投稿挣些外快,二来可以写些情书赚得美人归。这是外人看到的好处。文科生真正的好处是他还有着文科生的情怀:无论是读书或是写作,他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气度丝毫不输先哲圣贤,即便饿的前胸贴后背还要陈陈钓鱼岛的重要,贪官的不人道诸如此类的;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恐怕理科生难以理解的。用他们的话说:人,行走于大地;人,诗意地栖息。正因为这样,文人一般都很清高的。他们大都是考场的先锋,杜撰“自双槐夹井以来”及“九叼九骚,三熏三栗”的模式,自创一句“题记”或“名言”,再冠以黑格尔或康德的名号。

 

     这样的逻辑,这样的想来,文科生还真的是优秀的。看到中国的文化,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那样不与文科生沾边?文科生不但就是卿卿我我和儿女情长的。甭说远的,就是近现代那些大师:鲁迅、郭沫若、胡适、朱自清、季羡林哪个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不一定非得登高凭栏,但他们必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悠悠情怀。文科生能来的活儿,他们那样不能够做实做透?又有几个文科生不以他们的做人做文为风范楷模?想来中国文化都与文科生沾边,成了文科生爱文习文的最高理由。现在科技社会的日新月异,媒体舆论的铺天盖地,哪个又脱离得了文科生的一份劳作?就是一个人爱情事业家庭的“鼎盛期”,往往也是个人的自我文化“多产期”,不是太爱文的做起诗来文来的大有人在。原来,文科生的情怀每个人都有,只是不同时期轻重浓淡而已。看来,我已进入了文科生本来容易陷入的混沌的状态了。虽然我不至于“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梁实秋《谈话的艺术》)也不会为了“窗外的那棵树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在存在”的问题去和别人脸红脖子粗地争论;但我堂堂七尺男儿终会看着鲁迅的《伤逝》而黯然神伤,不只是为涓生子君爱情的荡气回肠,更为鲁迅对爱之丰满厚重诠释而感叹折服,我从此改变了对鲁迅文章“英雄气短”的偏激。。。

 

    文科生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密密麻麻敲敲停停原来就是他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的脚印。无奈时代的脚像生了翅膀一般,文科生来不及研磨与思索。对于明天,文科生们“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钱钟书《围城》)。对于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他甚至和《老人和海》身心疲惫的桑提亚哥一样,还在不断地做着狮子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