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杏坛听雨V
杏坛听雨V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47
  • 关注人气:2,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孩子在开学后不再懒散?

(2013-02-20 06:33:40)
标签:

情感

分类: 教育
 

如何让孩子在开学以后不再懒散


                                               听雨 




   

    美好的假期就像一次博彩,时间就是一笔赌注,不经意中一天天挥霍,输得血本无归,直到开学前一天才熬通宵写作业。转眼间就到了大年十一了,距离元宵节,也只有四天时间了,春节的味儿渐渐地淡了,真的到了“过了十五大事年,吃块肥肉好下田”的时候了。这段时光,很多学校也都在准备开学了,而这些已经休整了半个多月的孩子们,其实最要紧做的事是该收收心思准备上学了。

  

    现在的孩子,自制力都比较弱,所以,一旦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缓解出来,他们给自己彻底放松了,不玩疯了才怪呢。在刚放寒假的时候,很多孩子就利用前几天的时间把作业一下子做完,在自己家长面前有了自己的说辞。所以,到后来的时间,基本都是每天都在自由打发、自在“放羊”,不是赖在床上,就是无限地在鼠标上消磨时光。甚至到现在,估计连上学的事都想不起来了,就是开学了,也显得慵懒、散漫、消极;如果让他们以这样的状态返回学校走进课堂,怎么能够好好学习呢?

   

    其实,孩子们出现这样的问题也难怪,毕竟,假期难得,春节这个假期休整更难得。可以说,春节这个假期才真正属于农村孩子的;暑假好多孩子多少得补些课学些技艺什么的。想起那些工作的大人,春节放假以后,很多初六、初七就开始上班了,但是,上班的前几天,基本上就相当于在放羊,一方面是工作不怎么忙,另一方面也可能就是状态调不过来:不是自己不想紧张,而是因为好久没这么放松了,乍一放松,还真有些不适应,于是乎,到这几天才刚刚缓过神来,又要上班工作,“假期综合征”出现了。

   

   大人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孩子们了,所以,在开学之前的几天,必须得有个过渡期,有个心理调适的过程。首先要帮他们“收心”。假期毕竟有个到头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对假期所做所为做个简单小结,弄清自己假期主要实践活动的意义;清点各科作业完成情况;初步拟定开学初的学习计划。当然,也不是说因为快开学了就不让孩子们玩了,而是逐渐减少他们玩耍的时间,让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来温习功课,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毕竟,松散的时间久了,想让孩子们紧张,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到的事,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这一点。让他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临近假日尾期就要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开学的时候,进入学习的状态就会自然一些,主动一些。这样做对于接下来新学期的开始,对孩子们新学期新的形象塑造都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我们的家长在放假之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们的假期不长,就放纵孩子们去玩耍。这样,对孩子们其实也不是好事,毕竟,他们现在最主要的事情还是要学习,当然,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假期成为孩子的“第三学期”,不给孩子一点休整喘息的机会。学习是多方面的,春节的假期,也是孩子走出书斋学习做人的最好时机。走亲访友能够感受世间温情与大爱,更能学习很多做人的知识,还能交流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习不能局限于学校。假期的放松是有必要的。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如果没有好的精神状态,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假期适度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学习的习惯不因为假期的长短而中断。好的学生总是把学习很好地融入在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好的学生总是张弛有度,学玩适度的。

 

    最后,自然上学了,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调整好自己作息时间,让自己的生物钟跟上学校的节奏。千万不要再想玩什么电脑游戏,看什么言情韩剧,吃什么好东西。。。很显然,一开始念头还是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要正视它,时间稍长会消失的。家长和孩子要努力配合学校班级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和动员工作。这个时候的家长需要给孩子做系统的“收心”工作,当然班主任老师更不例外,不排除对个别学生的“收心'谈话。我们当然知道收心工作的本质还是接受新任务----听好课、做好作业。无论是从作息时间,还是从每天的活动,亦或是孩子们的心理上,都给他们适度的时间和正确的引导,莫急躁,孩子心智的成长就如春天的禾苗,不见其增,但见其长。相信只有这样,开学后,孩子们才能一如既往的优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