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雨 文
想念是生命为自己安排的一种美好生活。人被人想念着是一种缘份,是一种美味,虽然在此之前并不细致,但时过境迁细细品味,但觉人生摇曳生姿,丰富多彩。
我经常想念的师友并不多,但张庆老师算是分量最重的师长之一。这是过去几年的事了,但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2009年10月29日,是我此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早晨,我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大礼堂里见到了久已仰慕的张庆老师。其时他在列席“七彩语文杯”首届全国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其身份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师大研究中心研究员。其人却在一个不起眼的礼堂角落就坐。我仔细端详张庆老师,慈祥、儒雅,一副重厚的眼镜仿佛积淀着世事的沧桑,悟透人生的智慧。那整整一个上午我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无比崇敬和幸福之中。
1985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山区小学教语文。为了胜任工作,加强学习,我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我渐渐被“张庆”这个名字所吸引。《跳出庐山之外,一睹庐山真貌》《眼睛向下,固本培元》等文章好读、易懂,观念新、内容实、指导性强。张庆老师大量的教学指导性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记着他一此精彩语汇——
“语文就该抓好两件事:一是读,二是写。扩大阅读量,才能增加吸收和积累。小学生要多布云彩慢下雨,读书观察养成习惯了,就慢慢会写出真实感受。”
“一个语文,两种读法。一面是语,一面是文,一面是语言表达,一面是文字彰显。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我们信奉的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张力的支点。见微者,才能知著。”
“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读语文的步。”
如果说我对语文摸到点门道的话,那么张庆老师便是我的入门导师。尽管这是一位无以谋面的入门导师,但我内心对张庆老师的尊敬与感激是无以言说的。
说实话,在乡村教了20多年的书,很少见到名师名家,我是把张庆当着“神”看的,如今零距离接触、交流,一种崇尚感亲切感油然而生。那天早晨,赛事还未开始,我得抓住机会,于是壮着胆儿走到张庆老师跟前说:“张老,我来自安徽六安,我们想同您老留个影好吗?”张老站了起来,伸出手来同我握手,并连声应道:“好!好!你们辛苦了!”他迈着矫健的步子来到礼厅外,同我们不停地调试着合影。相照完毕,我还意犹味尽不愿放过张老,便拿出早已蓄谋好的《教师论坛》特刊本来到刚刚下座的张老面前:“张老,我们农村小学办了校报不容易,想请您老留句话,行吗?”张老二话没说,拿起我递给他的水笔,略微思索一下,一笔一划而又顿挫有力地在《老师论坛》扉页上题写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字样。我那时非常激动,如获至宝,连声致谢,张庆老师的平易、和善、博学、低调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坎上。我那时一个劲地想“我一定要把对大师的美好感受带回去,把大师的殷切期盼与美好祝愿带给明德小学的莘莘学子"。
一潭碧水洗清秋。南京大赛之行收益颇丰。张庆老师从容淡泊,与世无争,待人温润宽厚,语言精美老到。他馈赠给我们的,无论论著、无论札记、无论言谈,都是那么澄清明澈,那么情真意切,那么回味悠长。
张庆老师是一棵树,不惧风,不怕雨,从容淡定,松柏常青!
张庆老师是一片海,不放弃,不抛弃,内蕴丰厚,广博浩瀚!
张庆老师是一首诗,古词新韵风雅颂,横平竖直天地人!
张庆老师是一幅画,鹤发童颜,至慈至善,老骥伏枥,至真至美!

张庆老师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