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雨
文
晓宇的学习成绩不错,就是有一点让老师感到美中不足,上课很少听见他的个人发言。今天上课,我们终于听到晓宇的声音了。
晓宇的年龄本来就比同班孩子小一些,个头也不是太高,再加上性格内向,举止斯文秀气,又缺乏自信,所以总是躲着老师,躲着同学,就是和自己同位嘀咕,脸儿也是红红的,仿佛班上没有这个小女孩。根本原因还在于她胆小,长期跟着奶奶过,父母在昆山打工,没有多少锻炼说话的机会,平时就少言。一段时间以来,我总在想办法突破,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时机,真的无计可施。
早读课后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有一单元口语练习,我让文俊来说,这孩子声音也小。这时,我发现晓宇还是用心地听着,试图听清楚文俊说话的意思。那种诚恳可爱的样子一下子打动了我。
我灵机一动,叫起晓宇,问她:“你能听见文俊说些什么吗?你能把他说的意思重复一遍吗?”晓宇的小嘴动了动,看样子是说:“听不见。”我说:“请你大声点好吗?你的声音肯定比文俊的声音大!”晓宇似乎不理会我的激将那一套,又是低声重复一遍,那声音好像还没有文俊的声音大。看来我遇到了两个斯文得没话说的“兵”了。得真要想办法了。
我当机立断把晓宇叫到讲台上,孩子怯生生地来到我的身边,就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我把孩子揽到我的跟前,对着底下的孩子们说:“现在,老师来和晓宇来做口语练习,好不好?”“好!”同学们一下子摸不着老师的真实用意,却是来了兴致,个个睁大眼睛,静静地听着。
晓宇的马尾辫高高耸起,脸儿微微红睁大眼看着老师,好像打消了自己刚才的顾虑。我说:“晓宇,你的马尾辫梳得好不好看?”“好看,早上照镜子了。”声音我听见了,还是不太大。我说:“同学们,晓宇今天的打扮美丽吗?”“美丽!”一片欢笑声。晓宇不好意思地笑了,很灿烂的样子。我又说:“你刚才听不见文俊说些什么,难受不难受?”“难受。”
“知道吗?你平时讲话的声音比他还小,我们一样听不清楚,也很难受哦。”我笑着说。
班里孩子们都善意地笑了,晓宇再次笑了。我说:“请你大声喊:‘我叫晓宇’”
晓宇张了张嘴,说:“我叫晓宇。”
“声音还可大一些。”我鼓励道。
她又说了一遍:“我叫晓宇。”
“不错,我听到了,同学们也听到了。”我说,“再喊:‘我很美丽’”
晓宇大声说:“我很美丽!”
又有了进步,同学们一阵掌声!为晓宇喊出自己的美丽而鼓掌,也是在为自己内心生出的自信而鼓掌。
我还没有让晓宇同学走下讲台,又说:“再喊:‘我是明德优秀学生!’”
晓宇大声说:“我是明德优秀学生!”
这时候,文卓喊道:“晓宇,你只要鼓起勇气,充满信心,你就能大声说话!”我看到晓宇微笑地频频点头------这个女孩是多么需要鼓励啊!
我和全班的同学都很高兴,晓宇也很高兴。于是我又说:“请大声喊:‘我很开心!我很高兴!”
晓宇喊道:“我很开心!我真的很高兴!”看我们的晓宇真会说话,说的还有创新,她又赢得一片喝彩声。。。
我又把文俊请上来,也类似地练习了几次,哗啦啦的掌声后,我对他们说:“你看,两位的声音这么好听,应该让大家听见,明白了吗?”“明白了!”两个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响亮的回答再次唤起一阵阵掌声。
请大声说话,请大声说出自己的美丽,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想起自己刚为师那阵子,就有好多的“怯生生”类似于不敢说话的经历------第一次在KTV唱《再回首》的尴尬;第一次在师范体育课上,当着那么多同学面,把个“前滚翻”弄成“侧滚翻”;第一次普通话测试的语无伦次;第一次上讲台的色厉内荏,以至于大冷场。。。大声说话,让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实际上是一种人与自己内心世界对话方式。
那些说的,唱的,做的;往往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表达,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自信,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认同。只有先是自己表达了、自信了、认同了,别人才会领略你的表达、自信、认同------一句话:我们总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也听到自己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言语和声音,确证了自我的存在。抓住合适的契机,打破言语表达的障碍,打开了自我封闭的隔膜,畅达情感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得到自我的确认,得到别人的回应,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孩子,请大声喊出自己的美丽。
http://blog.china50plus.com/upload/photo/blog16/16501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