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状元”----我们还能叫你多久?

(2012-08-14 04:44:50)
标签:

情感

分类: 教育

 

鈥湼呖甲丛----我们还能叫你多久?
                            听雨 
 

 

 

 

       有一份“高考状元今安在”的民间调查,很是值得人深思。有人对1952年至2011年全国的1000多名高考状元的发展作了统计,结果发人深省:成为两院院士以及所从事行业领域领军人物的,数量并不多,比例更不大。这样的结果,让“高考状元”的桂冠顿时失色不少。

 

 

        当下,对高考状元的崇拜追捧,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以“状元”为荣,对“状元”的炒作之风仍在刮。“恩施状元游街”就是一例。4名身着校服的小伙子扛着县高级中学的大幅“喜报”,胸带大红花的“状元”站在轿车中向路人频频挥手,其后有紧随的大红大绿的腰鼓队。如此阵势,让人想起当年解放军进城,那种荣耀溢于言表。

这样一冷一热,或褒或贬现象着实让人反思。

 

 

       想想一个孩子学习之难,远远大于“十年寒窗苦”的包含。单就是能够从“独木桥”挤过去,也是十分不容易,何况还是个领军人物?对“状元”的成绩我们可以嘉奖,对“状元”的学习经验和典型事迹可以大加宣扬。只是任何事都有个“度”,对高考状元,不可盲目肯定,也不可一概否定。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以私塾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次次考试名列前茅。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候氏制碱法的侯德榜院士,当年就以12门功课门门满分的状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但我们同样看到:许多当年的高考状元“一鸣惊人”,投身社会后却默默无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对“书本知识”的追求,对“分数”的一味追求,已渐成人的一般思维。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初升高。。。没有哪个学习阶段不追求分数的,这是中国教育的事实。唯分数论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现实,对分数的崇拜,让我们把学习知识理解为提高分数,理解为考试,考好了,分数上去了,学习就搞好了,一好百好。这可能是一个误区。事实上,考察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标尺不是考试,而是能不能活用书本知识,解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各种难题。难怪我们有了“钱学森之问”,不知还要“问”个多少年?能不能“问”到这些“状元”心里去?能不能问到国民心里去?。。。这个“高考大国”,这个“状元大国”,甚至这个“奥运金牌大国”,什么时候能够成为“诺贝尔奖大国”?

 

 

-------对“教育政绩”的追求,是我们的教育部门看一个学校好不好,有没有创新,就看高考上去多少人?有多少本科?甚至对于偶然的“高考状元”大肆宣扬,打造学校的“知名度”,以“人”优“校”,抢夺优质生源。有的甚至背后隐藏着学校、教辅机构、企业间的一条利益链,进行商业炒作,归根到底,呈现的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政绩”。

 

 

--------对“名校”的追求。一些孩子非“清华”“北大”不上,对名校的盲目崇拜,一年不行,再来一年,这些有着一定基础与实力的孩子孜孜于名校,给后来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些名校以招揽多少高考状元为荣,相互炒作,状元被“绑架”利用,教育出现异化。

 

 

--------对“安逸生活”的追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更是古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念。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祖国的文化更是治国治家治人的瑰宝。现在的孩子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非常单纯,非常“书生气”。只是一味地会做作业,会考试,会书上的“功夫”;他们在学习期间很少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到实践中去。由此可知:会高考的人大都板凳功夫好,他们“头脑不简单,四肢有也不发达”。他们很少有劳动教育、艰苦教育的实践,当然“高考状元”也不例外。

 

 

        被誉为“思想界的骄子”梁启超就提出智育、情育和意育三者并重的教育方针。他就批评当时的学校教育太过于智育,以“智育蛀德育”,以致造成“出而与他族相遇,无不挫折败北”的恶果。他还说:“如果你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他始终将做人教育视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些都是新时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值得反思与借鉴的地方。一味地对学习上肯于艰苦,一味的有“熬到头”的思想,毕一功于一役,躺在老本上“前进”,忘了所谓“状元”只是个“阶段性的荣耀,是走向未来的良好基础”。。。一句话:这些孩子对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不足。

 

 

      中国的“状元”-----叫的历史可谓悠久,“状元”成就了中国的好多文化,但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它们终究成为了历史。 “高考状元”-----我们还能叫你多久?我们难以知道。不过这个问题还得问问“状元”本人,也得问问这个时代。不是吗?对于“高考状元”来说:紧要的是找准人生下一个目标,要有“淡定”的心态。要知道自己是刚成年的人,心智有待发展,未来人生的路还很长。对于我们而言:紧要的是告别“高考状元”的炒作,还孩子一片宁静的天空,让孩子写好自己的历史。

 

 

 

 

 

 

 

 

 

 

 


 

http://blog.china50plus.com/upload/photo/blog16/16501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