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雨 文
今日是开学第一天,学生报名、查作业、取书都是在班级教室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处理开学事宜,班主任负责做好这些工作。因为是开学头一天,自然来了不少学生家长和学生,我的四周很快变得拥挤不堪了。。。我又是记录名单,又是翻阅学生作业、查看钞票真伪(作业费),我自然显得有乱。。。
突然,一个学生家长问自己孩子交费了没有,汪锐同学(她的孩子)说交了。我心里就是没有这个孩子的印象,一查记录,确实没有他的名字。那位孩子母亲显得不耐烦,一个劲埋怨孩子做事太马虎,交了钱老师怎么没记上名字。。。我安慰他们母子,说不用急,等人稀少了帮她查查。人都走了以后,我盘查了好几遍现金就是没有多出来。我还是耐着性子安慰那位孩子和母亲,不用急,下午我来问问学生。。。
下午,学生基本上都到了,各人到座位上坐定后,我讲了几条开学后应注意方面。。。最后,我说:“老师今天太忙,学校做报名登记改革试验,老师又是查作业,又是收费,记性又不好,弄错了一个学生的杂费。。。如果是哪位同学忘了交,老师记了他(她)的名字,请课下同我联系。。。几十元是小事,错漏了别人,添上自己名字,可是品质问题啊!你们说是不是?”学生静静地听着,同往常一样,似乎在等候老师的一番“暴风雨式”的训斥。。。
我这时反而变得异常冷静,想起了最近读到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句话:“然而,能不能认为这就是教育呢?大家知道,一个人在生活里经常是要留下独自一人,只有跟自己的良心在一起的。少年不仅应当有能力提防坏东西的沾染,而且应当有能力跟坏事做积极的斗争。”-----学生自我纠正能力一定会滋生,我相信,我要等待,我变得倒不着急了。我也征求了几位家长意见,问了几个“可疑”的孩子,那几位孩子都振振有词地说交了。我对这次“盘问、试探”没有抱多大希望,只有耐着性子静静等待着。甚至幻想着“自告奋勇”同学出现,等待这一“理论”实践实验效果。。。我也感谢汪锐同学的家长通情达理,把自己孩子错失的钱反而又交上了。快下课时,我还是有所图地说了一句:“大家都来帮帮班主任这个忙吧,查查,我等着,好吗?”
下午放学,一位老师叫住了我,说把他自己孩子的作业费打个“借条”(学校对教师子女有些免费照顾)。嗬,我一下子明白了:我对孩子的信任与等待产生效果了!肯定是“那位学生”(他的妈妈是我校的老师)受了触动,同他妈妈(老师)说出了班主任的“期待和苦衷”,要是这位孩子不说,我怎么也查不到的,何况我印象中“那位学生”妈妈(老师)交了杂费,你说这事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我想今后做事,开展班级工作至少从以下几方面吸取经验:首先应充分信任孩子——我们的教育对象,应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小助手、小主人,而且应切切实实地这样做!二是事情来了不应着急,要沉得住气,要静下心来想想方法,倾听别人意见,用“时间”来解开谜团。三是生活、学习中处处、时时是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处处有着教育的契机,你得学会抓住机会,因人施教,用“仁”施教,这是一个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应有的理性思维。我想这次“错款事件”要是自己在班里“大发其火”“想当然”,给学生一番精神成长之类的“洗礼”。。。把问题过份地往严重里讲,肯定不会有这位“自告奋勇”的学生来替老师“解围”----站在别人的角度,站在班级的角度着想,这样“奇迹”肯定不会发生。
当这位教师把借条递给我,我说:“你的孩子若不对我说,你不打条子,我真的不知道是你。你看,你到手的钱都不想要了!”。。。别的老师在旁应和道:“就是嘛!”我笑了。如今人的素质就是在变化,不用说大人小孩,老师学生,就是一个人在不同时刻由于意识状态表现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条恐怕不变:信任、赏识、等待是沟通的桥梁,是回报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