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做“白日梦”也无妨(原创)

(2012-04-27 12:25:30)
标签:

教育

做做鈥湴兹彰吴澪薹

   

                                                                               听雨 文

    



                   做做“白日梦”也无妨

 

 

   

     很早以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刊在省级教育刊物《家教》上。概要是:

 

 

    ------听说一位大学教师,在黑板上点了个粉笔点,问学生:“这是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是粉笔点。”再问:“还是什么?”便没有人回答。显然大学生们都认为第一个同学答出了“标准答案”,除了它,还有什么好说的?可是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方式问幼儿园的孩子们,回答却极其丰富:“雪花”、“爆米花”、“天上的星星”、“熊猫的眼睛”……孩子们脑子里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没有什么能框住他们的想象,他们的想象是幼稚的,天真的,但却是自由的,美丽的。

 

     想象的美丽在于想象长着翅膀,飞进人们所能想得出的任何境地,幻化出人们所想的任何世界,而不在于这境地、这世界离真实的实际有多远。于是小虫儿在说话,小鸟儿会唱歌,花儿含笑了……没有想象,哪有千古名作《西游记》、《封神演义》、《安徒生童话》……这些作品和电视剧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能说没有与孩子们想象的类似、吻合之原因。话说人类想上天,但凭什么上天?中国人望着天上云,于是有孙行者腾云驾雾的描绘;还有人望着天上的鸟,想象人类生出飞翔的翅膀。诸如此类的想象,与实际的飞行到底有多远,在人类没飞上天之前,谁也不知道。如今面对实际找出“标准答案”了,会有人回过头来嘲笑腾云驾雾、羽化生翅的想象吗?相反,人们都会觉得当初的想象是很美的,人类关于飞行的想象是人类真正飞行的启蒙。

 

     那么,再说一个例子吧:一位教育者出了这样一道题:“雪融化变成了什么?”一位学生答:“雪融化变成春天。”这显然与“标准答案”——“变成冰”不一样,而这个答案你显然不会给他判错,因为这个学生分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且真得很美。智能最佳境界是人类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但是想象在没有成为新的现实之前,仅仅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幻想,幻想不可能都切合实际,但却是扑不灭的,轻视不得的。借助想象,未知的东西才能被创造出来,生活变得有趣味,精神才能升华,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孩子们有了想象,就会不断地运动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语言。。。。。

 

    现在想来 ,何止是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就是我们这些成年的大人真的成为“陈”人了。----思想保守陈旧,思维停滞枯竭,思考缺乏苍白,想象乌有绝少。。。。。还奢望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时代还有几个思想家,作家,大师?我们还剩下多少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自己知道。从前弗洛伊德研究作家,----曾说作家之所以有创造力,其实是因他还没有长大,故还保持着儿童的想象力,还能继续做其“白日梦”,编织故事。。。。。

 

    在我熟悉的教育界,依我看,大都只愿做教书匠,很少愿成为教育家的。许多人缺乏的不仅是实践精神,思考能力,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不觉意地是,我们每天喊着要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随着年龄递增,早已在教育历程中在教书生涯里被折磨殆尽了。奇怪的是,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现实化了,我们就不在要成年人的童话了。我身边的大多老师力争爬到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后,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到顶了,归本了,万事皆休了。真的“长大了”,“大得”可怕,“大得”让孩子不敢接近。看看身边的,没有“长大的人”很少。把个读写实践与能力当作孩子的责任与专利;即便某个阶段自己有了些“长不大”,也以此为糊口谋生而已。偶有一个或两个“异类”分子出其不意地发表了文章,除了获取功名利益,职称晋级外;其初衷恐怕只是为工作,为任务,为工具而已。。。。。那种因觉文字偏爱把玩而热情高涨,兴致盎然之者,罕闻罕见矣。文字敏感的人,文字的感动的人,文字的玩味的人,少了;势利与麻木的人,心灵荒芜的人,得过且过的人,多了。

 

     这样的事实不容乐观,这样的事实需要改造。这样说来,作家肯定是做不了,“白日梦”还是要做的。要做梦也没有那么容易。想做就做,想啥有啥。你得日有所思,才能夜有所梦。日有所思的事,您又得能反复又得有兴致去做。兴致是自由心灵在知识宇宙中翱翔,以获得灵感,美感,梦感;以此为乐,如无此境,一切方法的谈说,都会失去意义。想象力,创造力也无从谈起。这两种能力如何培养?“美国最佳教师”雷夫有: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考虑,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放、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人都生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里,书是精神世界中再现物质世界的载体;因而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都时常生活在书里。读书才能过得更有趣的生活。书,关乎人的生命质量和命运走向。人一辈子怎样生活,生活的怎样,就从他与书的关联开始,试想哪本书不是呈现给作者另一世界,不是作者精神世界、虚幻世界,甚或是一个“白日梦”?!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书在手,一笔在执,静下心,读下去,写下来;你就能如曹雪芹所期望的“因情入幻”“自放手眼”“别开生面”,那是一种唯我感知的精神修养,一种物外神游的美感。人在书中,生活新颖,生命得以延伸,人若无“梦幻”,灵源一窒,永世不得超生。深入云云,只好聊以自慰罢了。何不自为自乐?我梦我作,我心我知。人生一世,恍然一梦。愿我生之辈,以此为托,续想纷呈,做做这样的“白日梦”也无妨,于己于家于国;有用而无害。

http://pic.babytree.com/foto/photos/36/22/43/246f1a572dab27e0ee66bb_b.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